关键词搜索广告的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为代表的新型竞争模式在近几年出现并快速增长。根据现行《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尚无具体条款可以适用于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囿于对现有法律理解不同,这一业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法律纠纷,亦引起了学界和司法界广泛讨论。本文以关键词上搜索广告中广告商的行为性质为研究对象,将互联网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细分为互联网关键词搜索广告显性使用、隐性使用两种行为类型,分别从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出发,对广告商行为的合法性与否、正当性与否进行分析。本文第一章主要进行关键词广告的裁判现状的实证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本章节中,本文先介绍了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的两种行为模式(包括隐性使用行为、显性使用行为)和主要特点;继而分别就关键词搜索广告中广告商的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司法实践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在有关商标侵权案由的案件中,各法院对涉案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认定不一、对涉案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认定不一,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本文第二章主要分析和探讨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的商标法规制。本章厘清了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构成“商标侵权”的具体要件,进行关于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的商标侵权分析,并认为,关键词搜索广告隐性使用行为不构成商标性使用,因而不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待下一章节进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领域探讨;关键词搜索广告显性使用行为,当广告商仅在网页标题和简介中使用了涉案他人商标的,可以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认定涉案行为构成侵犯商标权。本文第三章主要分析和探讨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本章节尝试对互联网环境下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究,为判断关键词搜索广告的不正当竞争性认定提出一定的判断标准,并据此认为,关键词搜索广告隐性使用方式一般情况下不构成不正当竞争。本文最后一章为结论。经全文的梳理和探讨,本文认为,关键词搜索广告的隐性使用行为一般既不构成商标侵权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属于符合商业伦理的一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而关键词搜索广告的显性使用则在引入初始兴趣混淆理论之下,构成商标侵权,并不再以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范。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网络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使用网络搜索来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在线信息搜索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活动,成千上万的网页为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一直以来在照明和显示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发光二极管也在朝着高亮度、高色彩饱和度、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量子点材料,自其被发现以来,就以其饱和的发光色彩,高的场致发光效应和强大的发光团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进而也奠定了其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中应用的基础。对QLEDs而言,蓝光QLEDs性能次于红光和绿光QLED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所面对的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规划和构建我国大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制定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利用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
由氯代烃造成的土壤污染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三氯乙烯(TCE)就是一种典型的氯代烃污染物,TCE作为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难以通过常规修复技术如抽出处理方法进行修复。
由于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技术具有应用领域广,尺寸小,循环效率高,系统简单等优点,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其应用研究已经从核电领域扩展到了化石发电厂、船舶推进系统
目的:分析时正确选择色谱柱,使其能够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方法:通过综述色谱柱的分类、基质及不同键合相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实例说明不同的色谱柱对样品分离
目的:了解胃肠减压对微创食管癌切除(Mckeown)术后胸胃大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由同一治疗组微创食管癌切除(Mckeown)40例等额随机分成胃肠减压组(简称胃管组)和无胃肠减压组(简称无胃管组),各20例,比较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及术后1月胸胃大小及胸胃扩张程度、1月进食后胸闷症状差异。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位置、p TNM分期、术后胸引量、纵膈日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在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目的:通过观察西医常规疗法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蛇串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蛇串疮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气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致各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大量短缺。与此同时,随着民航业的开放性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乘务员快速、大量的流动成为民航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普遍现象,给企业运营带来人力资本损失、内外形象受损、核心竞争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将乘务员流动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是航空公司不得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人才流失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首先针对JD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