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中的表达规律目的探究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小鼠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小鼠心肌蛋白重链α(Cardiacα-myosin heavy chain,My HC-α)乳化剂二次免疫Balb/c雄性小鼠,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淋巴结和心脏中MDSCs细胞比例,同步对小鼠进行心脏伊红-苏木素(H&E)染色,结合脾脏MDSCs细胞比例和相应小鼠心肌炎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实验组小鼠心脏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皮下免疫第10天心肌细胞开始出现肿胀坏死,血管和心包周围伴随炎性细胞浸润,在第14天炎症进一步加重,少部分心肌出现纤维化,于第18-21天达到顶峰,于第21天炎症开始减轻,合并心肌纤维化加重。MDSCs细胞比例在骨髓和脾脏中达到高峰时间分别为第14天和第21天。相关性分析显示,脾脏MDSCs细胞比例和心肌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本实验提示MDSCs在心肌炎过程中由骨髓释放入血,转移至炎症灶心脏和二级淋巴组织脾脏和淋巴结,从而印证了MDSCs密切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第二部分MDSCs调节心肌炎小鼠中Th17/Tregs平衡目的初步研究显示MDSCs密切地参与了EAM的发生发展,我们通过不同的MDSCs调控方式来观察MDSCs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以及体内Th17/Tregs比例变化,来探索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过继传输磁珠分选的MDSCs和腹腔注射吉西他滨来增加或者阻断MDSCs数量,流式检测脾脏中Th17细胞和Tregs的细胞比例,同步观察心脏HE切片染色中炎性细胞浸润状态,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试验检测炎症因子在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DSCs流式检测结果印证MDSCs数量调控成功。在心肌炎初期(即免疫后第0天和第7天)过继传输MDSCs或者阻断MDSCs,均可降低Th17细胞比例并减轻小鼠心脏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但单向过继MDSCs可提高Tregs细胞比例,而阻断MDSCs对Tregs的细胞比例并无显著作用。相应地,脾脏中除了IL-1β相对实验组没有明显变化,TNF-α、IL-10和TGF-β均出现明显降低。通过吉西他滨阻断实验组小鼠体内MDSCs后过继传输磁珠纯化的MDSCs,发现小鼠Th17细胞比例明显抬高合并心肌炎临床评分出现调高,而Tregs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脾脏中IL-10在过继传输前后表达出现差异。结论MDSCs在心肌炎中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在体内高水平炎症状态下MDSCs对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机体处于低水平炎症状态下MDSCs又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而这些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依靠调节Th17/Tregs平衡达到的。第三部分MDSCs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的通过上述实验了解MDSCs调节EAM的发生发展并可能参与机体Th17/Tregs比例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究MDSCs与T细胞的相关关系,我们通过共培养观察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并初步研究MDSCs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将磁珠纯化后的MDSCs与脾脏单个核细胞按不同的细胞比例(0:1,1:8,1:4,1:2,1:1,2:1)共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通过阻断Arg-1和i NOS来检测MDSCs的抑制增殖的功能机制。在1:4的细胞比例下,我们来检测其中Th17细胞和Tregs的细胞比例,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IL-1β,IL-6,IL-10和TGF-β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MDSCs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在Th17细胞或者Tregs诱导条件下,保持相同的1:4细胞比例共培养,观测淋巴细胞中T细胞的细胞分化。结果随着MDSCs比例的初步增高,T细胞增殖功能的抑制比例在1:4比例的情况下达到最大,但是进一步加大MDSCs细胞比例,T细胞的增殖功能又可逐步恢复;在MDSCs与单个核细胞比例1:4的情况下,阻断Arg-1可部分减轻其抑制功能。观察1:4细胞比例下T细胞中Th17细胞和Tregs细胞比例均出现调高,合并上清中IFN-γ,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升高。然而,在Th17和Tregs的诱导条件下发现MDSCs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而抑制Tregs中Foxp3的表达。结论MDSCs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双向性,且抑制功能部分依赖于Arg-1;且相较于诱导Tregs,MDSCs可能更倾向于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无限制地消耗化石燃料加剧了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被认为是固定源(如发电厂和工业锅炉)烟气减排NOx的最有效方法。然而,NH3-SCR催化剂在含SO2气氛中运转时,活性中心的硫酸化以及在低温下硫酸氢铵(ABS)沉积覆盖活性位点会导致催化剂严重失活,极大地制约了新型NH3-SCR催化剂的开发和实际应用。
在正则标量场与引力最小耦合框架下,Higgs场暴涨所得到的结果与Planck 2015观测数据不符。但是在引入非最小耦合后,Higgs暴涨则与观测数据吻合得很好。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两类非正则标量场暴涨模型:带导数非最小耦合暴涨,快子暴涨。对于带导数非最小耦合暴涨,我们在不取强阻尼极限的情况下,将它的标量、张量谱指数计算到了二阶,并且发现动能项与Einstein张量之间的非最小耦合,可以将暴涨能标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优异的性能以及在能源、生物医药、催化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众多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液相合成方法因流程简便、成本较低以及易规模化制备等优点,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作为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基础问题,深刻理解液相环境下纳米结构的形核生长机理,对于制备形貌、尺寸、结构可控的纳米材料,进而调控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微纳加工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
目的:探讨新生鼠肝脏MΦ受RRV刺激活化后分泌及表达的可调控肝脏NK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及膜配体的变化方法:RRV分别刺激新生小鼠和成年小鼠肝脏MΦ 12h、24h、36h、48h及60h,然后在上述时间点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IL-23、IL-10及TNF-α的浓度及肝脏MΦ表达Rae-1、CD40阳性细胞比例,确立峰值浓度的作用时间点。结果:新生小鼠肝脏MΦ分泌的IL-12、IL-23、T
地下核爆或天然地震发生时,都会产生地震波,研究地震波所带来的信息是地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地震波理论,根据地震波波形特征,分析和解释地震记录图,是测定地下核爆炸的震源参数、研究天然地震震源过程的有效途径。当量和埋深是地下核爆中两个重要参数,准确的估计当量和埋深对于合理评估核爆的威力以及对核爆进行地震学监测的可信性检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当量估计方法通常是利用振幅或震级与当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获得当量
脑性瘫痪是最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病,外科手术与康复训练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外科手术和康复训练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相互关系,分析构建脑瘫外科与康复治疗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目前问题和相应策略,以期推动脑瘫诊疗的多学科协作。
随着光纤制造技术的长远发展,光纤光学已经成为光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光在光纤中传输所表现出的耦合、损耗、色散、偏振、非线性等特性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对光纤特性的研究,有效推动了光波导理论的完善及相应光纤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随着模间干涉理论引入到光纤光学,基于不同光纤、不同结构模式干涉仪(MI)的光纤集成光子器件在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光纤传感器等领域相继出现且快速发展。得益于光纤损耗低
学位
微服务架构是软件工程实践的最新趋势,2020年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到2022年将会有90%的新软件系统使用微服务架构。作为一种新的架构风格,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应用分解为小而独立的服务进行开发和部署,为软件系统带来可部署性和高可伸缩性等诸多优势。然而,微服务如果设计不合理,也会给软件系统的质量属性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微服务架构设计目前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如何将单体系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昆虫病原菌,其特征是在形成芽胞的同时会产生由Cry蛋白组成的伴胞晶体,这些伴胞晶体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毒杀活性。因此,Bt成为用于微生物农药最成功的微生物,此外,Bt的Cry蛋白基因也可以通过转基因作物的方式应用于农业上重要昆虫的防治。目前关于Bt Cry蛋白防治昆虫的研究相对较多,然而对于Cry蛋白防治线虫的研究还很有限。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