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等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产品应用领域日益拓展,但其废弃物难以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除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外,还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可降解和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因此,用植物纤维替代玻璃纤维制备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尚有许多问题待研究。本文以植物纤维为增强材料,以乙烯基树脂为基体,对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性能改善以及老化等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九种不同机织方式和不同规格的植物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以乙烯基树脂为基体,分别制备复合材料试样,并对其进行静态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由于材料种类、机织方式和规格不同,材料静态力学性能有显著差别,因为材料种类决定材料基本性能,机织方式决定纤维排序,规格决定纤维经纬分布。为了进一步研究植物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关系,文中研究了助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拉伸试样横截面进行了SEM扫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植物纤维助剂后,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11%和20%。SEM图片显示未添加助剂的复合材料拉伸试样横截面拔出的纤维表面光滑,纤维与树脂界面粘结不良,而添加助剂的复合材料拉伸试样横截面拔出的纤维表面粗糙,纤维与树脂界面粘结良好。由于苎麻纤维复合材料承载能力较低,为了提高其承载能力,文中研究了苎麻纤维与玻璃纤维的混杂复合材料,按照不同的铺层方式制备混杂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不同铺层方式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对混杂铺层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玻璃纤维为芯层,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最高;采用苎麻纤维为芯层,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最高。文中在总结树脂基复合材料老化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混杂复合材料在水浸泡环境、紫外环境和盐雾环境下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浸泡环境对试样的破坏程度高于盐雾环境,盐雾环境下的破坏程度高于紫外环境;水浸泡环境下材料最先达到最大吸水率,盐雾环境下吸水率比水浸泡环境下吸水率低。最后,利用剩余强度模型对盐雾和紫外环境下复合材料的剩余强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老化10年后,盐雾环境下试样的剩余强度保留率为78.0%,紫外环境下试样的剩余强度保留率为81.9%。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并且越来越多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公路桥梁的修建上,不仅保障了建设的进度,更
市政道路设计规划不仅是中国区域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也与全民福利有关.提高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不断加强设计布局规划意识,突出实际工作,是市级道路规划应重点关
反射镜是太空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碳化硅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制备轻量化反射镜的最佳材料。大部分的空间光学系统直接暴露在空间环境中,受到各种环境因素
喷涂含磷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针对喷涂含磷废水的这些特点,本研究力求开发出能有效处理此类废水的方法。 本论文以喷涂含磷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混凝沉淀法对其进行
知识搜寻是企业通过组合外部知识元素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它可以提升企业当前技术,帮助企业学习和培养新技能,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一直是
多晶硅(Poly-Si)薄膜以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与较低的制备成本,在能源信息产业中日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材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多晶硅薄膜的发展趋势为低成本和高光电转换效率。为极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人们已研究了多种能在廉价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多晶硅薄膜的方法。其中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ECR-PECVD),具有等离子体密度高、电离度大、无电极、高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是导致土壤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已经
焊接作为钢结构中的重要工艺,是一个牵涉到电弧物理、传热、冶金和力学的复杂过程,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结构的安全。由于高度集中的瞬时热输入,在焊接过程中和焊后将产生
有机氯农药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持久性、迁移性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禁用30年后在环境中依然有残留。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可能沿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