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R、SHC1、GRB2、MST1及MDM2在脂溢性角化病、鲍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皮肤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不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还给人们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探讨皮肤肿瘤的发病机制,积极寻找皮肤肿瘤发病过程中的特异性指标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IGF1R、SHC1、GRB2、MST1及MDM2在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鲍恩病(Bowen’s disease,BD)、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意义,以期为皮肤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或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沧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50例SK、20例BD、22例cSCC组织蜡块标本及10例色素痣周围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上述四组组织中IGF1R、SHC1、GRB2、MST1及MDM2的表达情况。2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阳性率之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IGF1R在正常组、SK组、BD组及cSCC组患者皮损中的阳性率依次为0(0/10)、64.00%(32/50)、90.00%(18/20)、90.91%(20/22)。cSCC组、BD组、SK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cSCC组、BD组阳性率均高于与SK组(P均<0.05);cSCC组阳性率与B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b.1)2 SHC1在正常组及SK组、BD组、cSCC组患者皮损中的阳性率依次0(0/10)、88.00%(44/50)、100.00%(20/20)、95.45%(21/22)。cSCC组、BD组、SK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cSCC组、BD组与SK组阳性率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b.2)3 GRB2在正常组及SK组、BD组、cSCC组患者皮损中的阳性率依次为0(0/10)、18.00%(9/50)、55.00%(11/20)、72.73%(16/22)。cSCC组和BD组阳性率高于SK组和正常组(P均<0.05);cSCC组和BD组、SK组和正常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b.3)4 MST1在正常组及SK组、BD组、cSCC组患者皮损中的阳性率依次为100.00%(10/10)、80.00%(40/50)、95.00%(19/20)、72.73%(16/22),各组间阳性率两两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b.4)5 MDM2在正常组及SK组、BD组、cSCC组患者皮损中的阳性率依次为0(0/10)、74.00%(37/50)、100.00%(20/20)、100.00%(22/22)。cSCC组、BD组、SK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cSCC组、BD组阳性率均高于SK组(P均<0.05);cSCC组阳性率与B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b.5)结论:1 IGF1R在cSCC组、BD组、SK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IGF1R表达上调可能在上述表皮增生性肿瘤的进展中发挥作用;cSCC组、BD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与SK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IGF1R可能对上述表皮增生性疾病角质形成细胞的间变和恶变具有促进和参考意义;cSCC组阳性率与B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IGF1R可能对上述表皮增生性肿瘤的发生有促进作用,但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无预示作用。2 SHC1在cSCC组、BD组、SK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SHC1可能在脂溢性角化病、皮肤原位鳞癌及皮肤浸润性鳞癌中存在异常活化;SHC1的阳性表达率在SK组、BD组、cSCC组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SHC1可能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有促进作用,而对其间变、恶变、侵袭、转移无明显促进作用。3 GRB2的阳性表达率在cSCC组和BD组均明显高于SK组和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SK组与正常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GRB2可能参与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而在脂溢性角化病这一良性肿瘤中作用不明显;cSCC组与BD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GRB2可能尚不能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否发生侵袭转移做出预示。4 MST1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SK组、BD组及cSCC组组间多重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MST1可能未参与脂溢性角化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5 MDM2的阳性表达率在cSCC组、BD组、SK组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MDM2表达上调可能在上述表皮增生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cSCC组、BD组阳性率均高于SK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MDM2可能对上述表皮增生性疾病角质形成细胞的间变和恶变具有促进和参考意义,cSCC组阳性率与B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MDM2可能尚不能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做出预示。
其他文献
Linux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绝大部分都由内核引发,而设备驱动程序在内核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设备驱动程序涉及到的安全漏洞问题极有可能造成整个操作系统的瘫痪。由于驱动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兴媒体的普及,各种拍照、摄像设备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将各种图像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在线图像的数量巨幅增长。如何在这些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图像数据中检索出相似图像,一直是图像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图像的特征选择和检索的效率是图像检索研究者们关心的重点问题。选取合适的图像特征对图像检索的性能很重要。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由更
目的:胆管癌(CCA)恶性程度高,是由胆管细胞沿胆道恶性转化形成的异质性肿瘤,在解剖学上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中占7%-10%。某
目的:检测DNA复制关键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肽(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使得同一个簇的内部对象具有高度相似性,不同簇间的对象具有低相似性。相较于有监督学习(分类)而言,聚类分析要困难得多。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够自动提取出数据的多种层次特征。本文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弱监督信息—成对约束—来进行聚类。成对约束是指对象间的一种二元关系,即两个对象必须属于同一个簇(Mu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表格数据。这些结构化的网络表格覆盖面广且信息量大,因而备受人们关注。作为数据库中最重要的约束之一,外键关系对数据分析与集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来自异构数据源的大量的网络表格来讲,其外键关系并未显式指定。因此,发现外键关系对于理解和利用网络表格至关重要。现有的外键关系检测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目前的外键关系检测工作大部分针对传统关系表,并依赖表中
中国电子废弃物基数大,增速快,且伴有消费者回收动力不足、回收者回收责任不明等情况,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办法,但依然收效甚微。基于严峻的电子废弃
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互联网使得全世界能够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交流自己的信息。伴随着信息交流的剧烈增加,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终端设备越来越小,终端上的APP应用却越来越丰富与复杂。移动支付、移动医疗、GPS定位以及最近越来越火的VR技术对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电池容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由于大小、重量以及散热的因素,移动终端相比于
脂多糖(LPS)又称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宿主炎症反应的主要物质,常被用于建立系统性炎症模型。系统性炎症反应是常见的病理过程,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引起严重的器官功能衰
[目 的]1.本研究旨在探讨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及其膜蛋白BmpA与恒河猴大脑额叶皮层组织块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2.研究伯氏疏螺旋体及其膜蛋白rB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