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荷载的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kayak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为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研究”的一部分。大跨度空间结构是近三十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该类结构空间大、无内柱且相对低矮,其屋面结构多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相对于主体结构更容易发生风致破坏,因此风荷载已成为这类结构的主要控制荷载。由于大跨度空间结构体型的复杂性,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没有类似的外形可供参考,结构抗风设计缺乏足够的规范性指导,因此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荷载研究对结构抗风设计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风荷载的研究手段包括现场实测、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随着湍流物理模型的发展,加之计算技术和软、硬件的飞速进步,对刚体建筑物壁面的平均风压及其周围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现实。结构抗风实际工程问题中,基于通用CFD软件,建立适当的数值模型可以获得满足工程实践要求的计算结果。本文利用CFD通用计算软件CFX12.0作为计算平台,对大跨度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布进行计算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有:(1)结合大跨度屋盖结构的特点,从计算域的尺寸、网格的划分、边界条件、离散格式、湍流模型的选取、收敛性及结果的判定等方面提出风荷载数值模拟的建议。并且应用建议的方法对标准6m立方体实测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2)从基本几何特性出发选取了五种典型(平屋盖,柱面屋盖,球面屋盖,鞍形屋盖,悬挑屋盖)大跨度屋盖形式。屋面几何形状对风压分布有重要影响,不同形式的屋面,表面风压分布有很大区别。考察了不同几何参数对结构表面风压的影响。(3)应用本文所建议的CFD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典型大跨度屋盖形式的风压分布规律,以实际大跨度空间结构—山东烟台全民健身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风压分布规律,并与风洞试验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为大跨度结构的抗风研究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对数值模拟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及需要进一步进行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在全球持续变暖,气候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极为紧迫的任务。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国内目前对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研究除利用强
原子有限元方法是一种耗时少且与分子力学方法有着近似精度的原子尺度模拟方法。由于该方法与传统的原子有限元方法有着相同的理论框架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用来进行多尺度模拟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护形式,由于其具有减少内支撑、增加施工工作面等多方面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受力机理仍不明确,计算方法尚不成熟,尤
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新旧路基,极易导致差异沉降的产生,从而导致路基及路面开裂、路面病害和桥头跳车现象。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是路基差异沉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抗震性能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将非线性静力计算结果与弹性反应谱紧密结合起来,用静力分析方法来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和抗震性能,在
钢筋(丝)网水泥砂浆以其高强、抗裂、抗渗、耐久性好、适用面广等诸多优越的性能,正逐渐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为了保持其在混凝土结构维修加固中的优点,本课题组尝试将
黄土在我国分布面积相当广泛,由于黄土的这种特殊的颗粒排列和相互联结,使得黄土在外在环境变化及荷载作用条件下所引起的宏观力学效应及变形特性上表现出很强的差异。在实际工
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复合地基的形式不断变化,在工程中出现了多种新型复合地基,其中长短桩复合地基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型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一般由刚性长桩和
CS板式住宅结构体系是针对我国墙体改革及住宅产业化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它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具有减轻墙体自重,提高对地震的防御能力,增强保温节能效果,简
自锚式悬索桥结构造型优美,经济性能优越,适应各种地形和地质状况,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成为城市市区中小跨径桥梁极具竞争力的桥型,但是其结构受力复杂,成桥平衡状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