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性,探寻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轨迹时,不少研究者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晚清这一新旧交替的特殊的历史时代,除了追踪历史史料外,晚清小说也是人们研究的材料之一。被晚清小说家阿英首次发掘出“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维新运动期的那个时代”的小说——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成为了研究者们在研究中国现代性时不约而同要提到的重要小说。本论文是在前人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文本细节允析法来尝试全面挖掘这部小说的现代性特征。着眼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可以窥视出出自高度写实的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笔下的——发生在晚清中国的西方新文明在刚入侵中国大地时所发生的光怪陆离的现象,以及表现在其中的中国人初次面对新旧文明的冲突时那种不可思议却又欲罢不能的复杂体验。从小说本身的叙述也可以看出处于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那一类特殊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想象中国现代文明发展之旅的思维模式。全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文明小史》与晚清社会的关系。二者的关系首先在于本书的作者李伯元个人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追求在晚清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中本身就具有典型性。考察作者的生平资料可以发现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新人”,他遭遇的时代和他的特殊人生经历让他具备了当时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应有的世界眼光和洞察时世的敏锐眼光,这一点为他用小说展开对中国现代文明之旅的想象性体验打下了现实的基础。其次就是《文明小史》故事情节中屡次提到维新运动那几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标志着中国社会各方面即将变更的重大社会史实,这反映了《文明小史》其实就是作者记录晚清维新历史的一面镜子,由此为展开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奠定了时代基调。第二章则具体通过细节分析来挖掘《文明小史》字里行间所体现的中国人在日常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遭遇西方新文明的具体情形和复杂感受,即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现代文明初体验。第三章着眼于作者之于文本本身来探讨《文明小史》对中国现代文明之路的想象性展望,据此可以看出《文明小史》对中国现代文明的想象之旅至始至终都是半新半旧的,因为作者本人的历史局限性注定了他在《文明小史》中展现的只能是一个“半新半旧”的文明前景。《文明小史》也因此成为中国早期现代性最真实也最生动的记录。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微带梳形天线阵的设计方法,并在毫米波段上仿真设计了一种具体的微带梳形阵。该天线辐射方向图是个漏斗形方向图,具有定向辐射特性,及低副瓣的特点。阵列的电流分
会议
黄滔是唐末五代福建地区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在诗歌、律赋、碑铭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被后人尊称为“闽中文章初祖”,然而其文学创作和文学地位很少得到应有的重视。
<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传统应试性大学英语教育已经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只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文化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人才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非非主义,全称是非非主义诗歌运动,是当代中国最大的诗歌艺术流派。1986年5月创立于四川西昌——成都,由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为首发起。非非主义诗歌运动一开始就以鲜明的
索隐派寻找他们自认为作者可能在小说中留下的蛛丝马迹,索出其中的宫廷秘闱、政治斗争、异族入侵等等他们所认定的“历史真相”,正因此,从索隐派诞生之时起就伴随着非议,但其
为尽快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部于2002、2003下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的程序转化为间质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肿瘤的侵袭迁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断肢(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通过对患者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结果本组25例,其中23例再植成功,平均
1921年10月华盛顿会议召开之前,全国商会联合会和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上海共同举行商教联席会议,通过了若干重要议决案,公开发表了对内和对外宣言,呼吁停止军阀混战,表达外争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淋巴器官、淋巴管及其中的淋巴组成。淋巴管在维持体液平衡、运输免疫细胞、吸收膳食脂肪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淋巴管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