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合成莫来石增韧Al2O3-SiC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烧结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烧结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因其独特的烧结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制备。本课题采用混合微波烧结合成莫来石晶须增韧的Al2O3-SiC复合材料,研究微波烧结工艺对莫来石晶须生长机制的影响规律,揭示微波与物质间的作用机理。本课题设计组分为50Al2O3-50SiC(vol.%)的复合材料,用1500oC微波热解氢氧化铝前驱体得到的?-Al2O3微粉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10vol.%SiO2包裹的SiC颗粒混合得到复合材料。通过改变微波烧结的温度、保温时间和Si C颗粒尺寸,对50Al2O3-50SiC复合材料进行工艺研究,并通过调节微波烧结炉的入射功率来控制Al2O3-SiC复合材料的升温速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的能谱仪等表征手段对Al2O3-SiC复合材料进行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用体积密度、抗热震性能、断裂韧性等检测手段对Al2O3-SiC复合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烧结可以成功合成莫来石增韧的Al2O3-SiC复合材料,其最佳的微波烧结温度为1500oC,保温时间为30min,复合材料中选用的最优SiC颗粒尺寸约为5μm,对应的样品的体积密度最大,抗热震能力和断裂性能最好。在5次热冲击后的抗弯强度能保持0次热冲击后的40%左右,10次热冲击后的抗弯强度仍可保持在30%以上,15次热冲击后的抗弯强度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断裂韧性值能达到2.12±0.21MPa·m1/2。在微波烧结过程中,SiC颗粒优先吸收微波产生局部热点效应,使局部瞬间升温,热量由内向外扩散,促使Al2O3和SiO2反应生成莫来石,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不断增大,局部热点效应加强,促进莫来石的各向异性生长,形成长径较大且桥接在颗粒之间的莫来石晶须。常规电阻炉烧结Al2O3-SiC复合材料时,主要是靠热辐射和热传导来加热,热量由外向内传递,能量耗散大,加热较慢,合成莫来石的速度慢,莫来石的各向异性生长不明显,形成的莫来石长径较小。在微波烧结Al2O3-SiC复合材料,当Al2O3-Si C复合材料中选用的SiC颗粒尺寸太小~500nm时,SiC颗粒吸波损耗的能力低于其表面热量扩散的能力,表面达不到较好的热聚集,合成莫来石的能力受限。而复合材料中的Si C颗粒尺寸过大~150μm时,SiC颗粒吸波损耗的能力高于其表面热量扩散的能力,表面聚集的热量较多,莫来石的各向异性生长不明显,得到的莫来石晶须长径比较小。SiC颗粒存在一个临界尺寸~5μm,当复合材料中的SiC颗粒尺寸分布在临界尺寸范围内时,SiC颗粒吸波损耗的能力和其表面热量扩散的能力基本一致,可以获得长径较大的莫来石晶须。
其他文献
铁硫族是铁基超导体中结构最简单的新型超导材料,FeS、FeTe与FeSe超导体具有同构型的层状结构,目前FeSe材料均采用高温固相合成制得;FeTe单晶及薄膜在氧退火后表现超导性。文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采用熔敷金属扩散氢试验、插销试验、焊接热影响区(HAZ)最高硬度试验、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形貌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手工电弧焊条件下X10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HAZ)冷裂纹敏
从近现代“理想城市”脉络看海绵城市建设的渐进性:在从18世末到20世纪初的100多年间,欧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理想城市”的设想.海绵城市也可看作一个“理想
期刊
期刊
饮用水消毒工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氯化消毒副产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这类物质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天然有机物(NOM),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是重要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藻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氮,如多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有机酸,这些物质在氯化后可以转化为含氮消毒副产物。在一些实际情况下,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不仅有大量的藻类,往往伴随着摇蚊幼虫的生长繁殖,摇
本文分别采用异丙醇辅助水热法和两步水热法在240oC下成功合成了钙钛矿结构的(K,Na)NbO3无铅压电陶瓷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原料中K/(K+Na)和(K+Na)/N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在21世纪将面临的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对铁路沿线各站段的污水排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蓬勃发
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使德育与
由于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担忧,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可再生的清洁新能源。在众多的清洁能源当中,氢气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同时电解水制氢技术被认为是最清洁、可持续且可大规模制氢的技术。为了降低能耗则需要更高效、廉价的电催化剂用于电解水。目前,Pt族类贵金属材料已被证明是活性最高的析氢电催化剂,但由于它的高成本和稀缺性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索高效、廉价、高贮藏量的非贵族金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