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咳嗽是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中咳嗽病程持续八周以上,无明显的其他肺系疾病者称为慢性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多样,常见的病因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胃食管反流病(GERD)。本研究的对象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GERC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单纯的慢性咳嗽可以是唯一的临床表现,或可伴有反酸、恶心、胸骨后烧灼感、上腹痛等胃食管炎症状。引起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成因复杂,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单纯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情况较少见。目前在中医病种分属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还没有明确的划分为何种病证,一般认为其属于“内伤咳嗽”、“吐酸”、“胸痹”等范畴,其病因多与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饮食无度、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病机主要为邪犯肺胃,肺胃之气上逆则发为咳嗽。健康宣教旨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信息的传播,促使研究对象采纳有利于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藉由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减轻或清除影响疾病的高危因素,从而达到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存质量的目的。本研究采用中药结合健康宣教,对照口服PPI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观察中药结合健康宣教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以期探讨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及其作用机理,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门诊60例慢性咳嗽病人,病例收集时间为2013年7月-2014年4月,采用随机简单数字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2009年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标准及处方用药,参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2006年)中有关内伤咳嗽的诊断、辩证分型及治疗方法等内容。中医纳入研究证型有肝胃不和证、痰湿蕴肺证及肺阴亏耗证三种;健康宣教内容包括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睡前两小时禁食,夜间抬高床头15-20cm等。治疗组内服中药结合健康宣教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奥美拉唑20mg,一天两次。2周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临床疗效观察指标:采用莱彻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LCQ)和咳嗽症状积分表,系统观察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辩证分型、莱彻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LCQ)、咳嗽症状积分表得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上述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莱彻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均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咳嗽症状积分得分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体疗效有效率为73.33%,在改善咳嗽方面,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中药结合健康宣教治疗,对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临床上为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