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钠离子电池非常适合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NASICON型结构的Na3V2(PO4)3具有三维开放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的脱嵌,且此材料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的充放电平台,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Na3V2(PO4)3的自身电子电导率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针对这一缺点,本文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发芽柳枝状Na3V2(PO4)3/C纳米纤维。所制备的Na3V2(PO4)3纳米纤维表面均匀粘附着一些柳牙状Na3V2(PO4)3/C纳米颗粒,观察高倍率透镜照片可以发现Na3V2(PO4)3纳米纤维外层由一层厚度均一的碳均匀包覆,碳包覆层内部为Na3V2(PO4)3活性材料。这种特殊的形貌结构提高了Na3V2(PO4)3的电化学性能:当在0.2 C的倍率下充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06.8 mAh g-1,循环125周后,容量仍高达107.2 mAh g-1。此外,发芽柳枝状Na3V2(PO4)3/C纳米纤维也展现了很好的倍率性能,当倍率从0.2 C增大到2 C,即增大十倍时,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5.7%。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主要是因为纳米纤维的形貌增大了电解液和电极的接触面积,同时外包碳层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深入对Na3V2(PO4)3/C纳米纤维的暴露晶面研究发现,暴露的(113)晶面有利于充放电过程中的Na+的脱嵌。(2)探索Na3V2(PO4)3纳米形貌制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三维分级结构Na3V2(PO4)3/C。此三维结构由Na3V2(PO4)3/C纳米片堆积而成,通过HRTEM发现Na3V2(PO4)3纳米片表面由一层厚度均匀的碳层包覆。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三维分级结构Na3V2(PO4)3/C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电化学性能:当在0.1 C的倍率下充放电时,其容量高达114.8 mAh g-1,接近其理论比容量117 mAh g-1。当倍率增大到0.2、0.5、1、2和5 C时,其放电容量分别为111.4、109.6、106.1、102.5和94.9 mAh g-1。当倍率回到0.1 C时,其容量仍高达107.9 mAh g-1,表现出很好的倍率性能。此外,三维分级结构Na3V2(PO4)3/C也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1 C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07.6mAh g-1,6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74.4%。如此好的循环性能和Na3V2(PO4)3/C的形貌具有很大的关系。(3)探索利用简单方法控制Na3V2(PO4)3形貌,并探索不同形貌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草酸的量,利用简单的两步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Na3V2(PO4)3/C--微米级无定形状、多孔泡沫状和片状Na3V2(PO4)3/C。草酸的量对Na3V2(PO4)3/C的形貌具有很大的影响,文章深入分析了草酸对Na3V2(PO4)3/C形貌的影响和不同形貌的形成过程。分别将三种形貌的Na3V2(PO4)3/C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多孔泡沫状Na3V2(PO4)3/C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30 C的高倍率下的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01.77 mAh g-1,循环700周后,容量仍高达89.28 mAh g-1,仅有12%的容量损失。当电流密度增加到50 C,600周循环后仍有81%的初始容量,而放电倍率继续增大到70 C时,循环5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2.5%,多孔泡沫状Na3V2(PO4)3/C表现出非常好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性能。(4)Ni2+体相掺杂Na3V2(PO4)3的研究。利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设计和制备了一系列Ni2+掺杂富钠Na3+xV2-xNix(PO4)3/C(x=0、0.01、0.03、0.05和0.07)样品。由于Na、Ni和V的化学价不一样,为了保持电荷平衡,当Ni2+进入Na3V2(PO4)3不同的位置时,Na/V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摩尔比变化趋势,因此,本章首先利用ICP探索了Na3+xV2-x-x Nix(PO4)3/C(x=0、0.01、0.03、0.05和0.07)的化学组成,通过计算Na/V摩尔比发现Ni2+进入到V位。此外,根据XRD和XRD精修结果可以发现,少量的Ni2+进入到Na3V2(PO4)3不会破坏其晶体结构。进一步对Ni2+掺杂Na3+xV2-xNix(PO4)3/C(x=0、0.01、0.03、0.05和0.07)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所有掺杂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都明显优于未掺杂的材料,尤其是Na3.03V1.97Ni0.03(PO4)3/C。在1 C的倍率下充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07.1 mAh g-1,1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5.5%,表现出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Ni2+掺杂导致的材料形貌变化、晶体结构变化和电子电导率变化是导致掺杂材料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5)Mg2+体相掺杂Na3V2(PO4)3的研究。在Ni2+掺杂Na3V2(PO4)3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富钠Na3+xV2-xMgx(PO4)3/C(x=0、0.01、0.03、0.05、0.07和0.1)样品。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了不同掺杂位置所需活化能,计算结果发现Mg2+更倾向于掺杂到V位;同时,利用ICP探索了Na3+xV2-xMgx(PO4)3/C(x=0、0.01、0.03、0.05、0.07和0.1)的具体分子式,同时通过对比Na/V摩尔比变化趋势,进一步发现Mg2+掺杂到V位,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一致。实验又进一步对Mg2+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精修所得晶胞参数和第一性原理的晶胞参数发现,绝大部分Mg2+掺杂在Na3V2(PO4)3表面,进一步通过EIS计算对比掺杂和不掺杂材料的离子扩散系数发现,所有材料的离子扩散系数相似,说明Na3V2(PO4)3颗粒内部只有很少量的Mg2+或没有Mg2+。将Na3+xV2-xMgx(PO4)3/C(x=0、0.01、0.03、0.05、0.07和0.1)做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时,发现所有掺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未掺杂材料,尤其是Na3.05V1.95Mg0.05(PO4)3/C。在10 C的大倍率下循环时,首次放电容量为96.7 mAh g-1,循环180周后,容量仍高达86 mAh g-1,而未掺杂Na3V2(PO4)3首次放电容量为88.8 mAh g-1,180周后容量仅剩63 mAh 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