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技术发展迅速,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快捷、方便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被广泛的用来制备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该技术被用来制备各种仿生材料,以用来治疗、修复或者替换人体受伤的组织或器官。聚酰胺(PA)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很多的极性酰胺基团(-CO-NH-),它可以为细胞和生物组织提供友好的界面,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使用PA的甲酸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A纳米纤维,探索主要的电纺参数,如电压、接收距离、湿度、温度等,溶液参数,如浓度等对PA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及直径的影响。碳纳米管(CNTs)是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六边形单元相互连接而构成的数层的同轴圆管,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导电性,使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制备PA/CNTs复合纳米纤维,探索CNTs对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盐酸小檗碱为黄连的提取物,抗菌谱广,可通过人体正常代谢或吸收,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小,以此为药物模型制备载药PA纳米纤维、载药PA/CNTs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四探针测试台对湿润状态下的纳米纤维膜的导电性进行测试;能谱仪(EDS)对所载药物的分布进行测试;体外药物释放试验测试载药纳米纤维的药物缓释性能;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培养,测试载药纳米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接种在纳米纤维膜上测试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结果表明:随PA浓度和电压的增大,纤维直径均会变粗,浓度增大时粘连减少。当接收距离增大,纤维直径呈减小的趋势。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纤维直径变细,但是有小微球出现,纤维之间的粘连比较严重。当环境温度比较高时(45℃),纤维形貌比较好,而比较低时(30℃),会出现纤维和微球的复合物。PA的甲酸溶液浓度为12wt%,电压为18 k V,接收距离为12 cm,温度为45℃,湿度为16%时纤维的形貌相对比较好。CNTs对复合纤维的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显著的增强了PA/CNTs复合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CNTs含量的增加会使PA/CNTs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减小,导电性增强。当CNTs含量为0.9wt%时,PA/CNTs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弹性模量和强度极限分别为802.59±15.24 MPa和36.45±1.87 MPa,电导率为2.9570×10-3±1.7570×10-5 S·mm-1。载药PA纳米纤维和载药PA/CNTs复合纳米纤维都具有药物缓释性能,后者比前者的药物缓释能力更好。PA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没有抑菌性,固体培养基中不同载药浓度的载药PA/CNTs复合纳米纤维随着载药量的增大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越明显。液体培养基中的载药PA/CNTs复合纳米纤维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载药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MTT测试结果和L929细胞粘附、增殖的SEM照片可知,PA纳米纤维、载药PA纳米纤维、载药PA/CNTs复合纳米纤维均没有细胞毒性,有利于成纤维细胞的粘附和增殖。该导电复合纳米纤维在神经组织修复和引导神经组织再生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