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抑制机制通常被定义为阻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把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清除出去的加工机制,它主要有三种功能:阻止通达、清除及限制。阻止通达的功能在干扰信息被激活之前就起作用,使干扰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不被激活或更难以被激活,可称为抑制加工的前作用过程;清除与限制的功能主要在干扰信息已经被激活了以后起作用,使已激活的干扰信息去激活,或限制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反应倾向,可统称为抑制加工的后作用过程。但抑制机制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还存在争议。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常受各种信息的干扰,其中来自篇章内容以外信息的干扰是一种重要的干扰形式,研究语篇阅读中对外来干扰的抑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中抑制加工的个体差异研究主要集中于年龄、理解能力、工作记忆容量大小等方面。在以年龄为个体差异变量的研究中,Connelly等人的研究认为抑制主要发生在抑制加工的前作用过程,而Dywan和Murphy等人的研究则提出抑制主要发生在抑制加工的后作用过程。之后分别有不同的眼动研究对他们的结论进行支持。认知方式是研究个体差异的重要视角,场依存性是认知方式领域中研究得较为深入的一个维度。很多研究表明,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的抑制能力存在差异,并且考虑到汉语与英语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针对抑制的年龄个体差异研究中出现的争论,本研究从认知方式这个个体差异角度,以汉语语篇为实验材料,对语篇阅读中的抑制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眼动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具有实时性和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因此我们主要采用眼动法进行研究。本研究共包括三个实验,其中包括一个朗读条件下的行为实验和两个默读条件下的眼动实验。实验一是在朗读的条件下初步探讨认知方式和干扰刺激的性质对语篇阅读中抑制机制的影响,采用2×3二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为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干扰类型(真词干扰、假字对干扰、无干扰),其中认知方式为被试间因素,干扰类型为被试内因素;实验二的实验设计与实验一相同,采用眼动法对实验一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分析抑制是发生抑制加工的前作用过程还是后作用过程;实验三是采用眼动技术探讨认知方式和干扰刺激位置的可预测性对语篇阅读中抑制机制的影响,采用2×3二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为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干扰类型(随机位置干扰、固定位置干扰、无干扰),其中认知方式为被试间因素,干扰材料性质为被试内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篇章内容以外干扰的能力存在差异,场独立个体的抑制能力高于场依存个体。这种差异发生在抑制加工的后作用过程。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Dywan等人的观点。(2)干扰材料的意义性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影响不同,场依存个体受干扰材料意义性的影响更大。(3)干扰材料位置的可预测性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影响不同,场依存个体受干扰材料位置可预测性的影响更大。(4)干扰材料的意义性对抑制有影响。相对于无意义的干扰,有意义的干扰更难被抑制。(5)干扰材料位置的可预测性对抑制有影响。相对于可预测位置的干扰,不可预测位置的干扰更难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