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特征差异和成因分析——以江阴三镇为例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解剖城镇化这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而言,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文章试图在镇的层面做一些动力机制的探索,并希望借此对城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以江阴的三个镇为例,比较了它们在城镇化特征上的差异,并且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各种互动关系的剖析来寻找造成差异的成因。在结尾,文章指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公共政策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其他文献
城市景观照明是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准的提高、精神审美的需要而诞生并蓬勃发展的。合理、完善的城市照明规划能良好表现城市轮廓、勾勒城市结
在当下这个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关怀弱势群体的社会里,大家对残疾人的权利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无障碍环境”的概念由联合国提出之后,无障碍设计逐渐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国旧城的商业中心出现了种种问题:历史地段普遍遭受破坏、交通拥挤、人车混杂、停车场地不足、污染严重、城市设施单调、房地产开发结构失衡等问题
“科教兴国”是我国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高等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学生居住空间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面对高校大规模扩招,各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从节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建筑外围护系统的“生态化”设计——入手,利用生态学、环境学等相关原理,拓展、深化了建筑学的原理与技术框架。对外围护
建筑与特定的地区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地区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建筑的地区性作为保持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
三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与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是三峡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的子课题之一。鉴于三峡工程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型水利
建筑的发展其实伴随着对动态性的不懈追求。动态性的产生源于内外两种驱动因素:一方面,由于社会进程的演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得不对已有秩序重新思考;另一方面,则是人类
学位
二十世纪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建筑的标准化设计与建造,使得全球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致使城市特色的减退和消失,城市趋于同一化。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这种趋势则表现得尤为突出,新
尽管西安在明城格局及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上卓有成效,但是作为明城区历史遗存主体内容的城市形态遭受的破坏却日益严重,西安的历史特征正在慢慢消失,变得与其他城市越来越相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