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使用99m Tc硫胶体与纳米碳联合定位法是否较传统的美蓝染料定位法具有优势,并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97例入院时体检腋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前通过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9例术前注射99m-Tc硫胶体后使用SPECT/CT行同机融合显像,初步确定前哨淋巴结位置,术中使用γ射线探测仪和纳米炭染色联合寻找前哨淋巴结。对照组48例使用美蓝染料定位前哨淋巴结。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假阴性率、阳性率、前哨淋巴结定位效果、阳性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学习曲线的差别,研究多种新技术联合使用是否能更好的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并讨论其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入组的97例乳腺癌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有84例,总检出率为86.60%(84/97),共检出369枚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4.6±2.1枚。前哨淋巴结阳性(即术后石蜡病理证实癌转移)病例29例,前哨淋巴结阴性(即术后石蜡病理证实无癌转移)病例55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病例13例。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36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例61例,假阴性病例合计3例,总体假阴性率为8.33%(3/36)。实验组49例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46例,总检出率为93.88%(46/49),共检出前哨淋巴结245枚,平均检出数5.2±2.1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19例,前哨淋巴结阴性病例27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病例3例。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2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例29例,假阴性病例1例,假阴性率为5%(1/20)。对照组48例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38例,总检出率为79.16%(38/48),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24枚,平均检出数3.3±1.6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10例,前哨淋巴结阴性病例28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病例10例。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16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例32例,假阴性病例2例,假阴性率为12.5%(2/16)。实验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示踪不全发生率及前哨淋巴结示踪失败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曲线研究中,将两组的前20例作为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实验组20例中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19例,检出率95%(19/20),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7例,前哨淋巴结阴性病例12例,假阴性病例1例,假阴性率为12.5%(1/8),准确率94.73%(18/19)。对照组20例中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13例,检出率65%(13/20),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3例,前哨淋巴结阴性病例10例,假阴性病例2例,假阴性率28.57%(2/7),准确率为84.61%(11/13),实验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假阴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第一阶段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已经满足前哨淋巴结手术准入标准的要求,而对照组未达标准。结论使用99m Tc硫胶体联合纳米碳作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剂时,可应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γ射线探测仪和纳米炭染色三法联合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这种方法与单纯使用美蓝染色相比,具有更精确的定位效果,能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降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假阴性率。对于初始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团队,使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γ射线探测仪和纳米炭染色三法联合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可以使得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团队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更快满足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准入标准的要求,缩短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