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与传统视角出发,以《孙子兵法》的两个英译本为语料基础,分别依据勒费弗尔的三要素原则和以往翻译研究中使用的归化与异化分类法,进行细致对比,深入研究。以色列学者伊文·佐哈尔创立的多元系统理论打破传统单一的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政治、经济等文外分析手段,开辟了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新局面。而比利时学者安德鲁·勒费弗尔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细致区分了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赞助人三个影响因素,建立了操纵学派。论文旨在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为《孙子兵法》英译研究开辟新的阐释路径,构建具有可行性的典籍翻译研究模式,同时也对两个英译本风格成因进行探讨。并且,通过与传统的归化异化研究的对照分析,就两种研究结果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求证。笔者采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多元系统理论的文外分析角度与传统视角下的文内分析角度分别展开讨论。《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杰出代表作品,一直备受译界推崇。外交学院袁士槟教授的译本,与国家外文局局长林戊荪先生的译本均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且都出自中国译家之手,之后分别由美国斯特林出版公司与中国外文出版社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反响极佳,影响力颇大。因此,论文选取这两个英译本作为翻译研究的语料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与严谨性。最后,作者发现,除却译者的个人偏好,赞助人因素的不同是导致两个英译本译文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从而论文以实例研究结果有效地证明了多元系统理论的正确性。而且,通过两种研究结果的充分对比,最终得出研究方法不同,结果却相一致的结论,证实了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中国典籍翻译文本是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