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在小型便携式电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改善硬壳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以铝塑复合膜为外包装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了以铝塑复合膜为外包装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极配方、电极的制备工艺对电极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能反应正负极活性物质最佳性能的制备电池极片的工艺过程和工艺条件.在全电池中,制备的LiCoO<,2>电极的单克容量达到150mAh/g,负极MCMB材料的单克容量达到280mAh/g以上.2.研究了卷绕式液态袋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获得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卷绕式袋式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技术.该项技术采用卷绕式电池芯体结构,除去了聚合物电池工序中聚合物膜的制备和极片间热压复合的工序,简化了电池制备工艺,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及生产难度.实现了非热复合卷绕式电池芯采用铝塑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袋式外包装替代铁壳或铝壳,使电池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实现了袋式电池的大电流放电.可实现电池的形状可变、薄型化和轻型化.采用此项技术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比能达到138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次.此项技术工艺适合于工业化.3.研究了以P(VDF-THP)为基的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实现了直接电解液增塑法制备聚合物膜,同时首次实现了以水为增塑剂法制备聚合物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的聚合物物膜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导电率均达到10<-3>S/cm以上,其中,以水为增塑剂制备聚合物膜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的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这种制膜方法的获得使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得到了简化.通过对卷绕式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的研究,获得的凝胶聚合物电池在0.2C<,5>A条件下能循环400次以上,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使用循环伏安法(CV法)和恒电位法在304不锈钢表面聚合聚苯胺,支持电解质分别为草酸和硫酸,然后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聚苯胺膜对金属表面的腐蚀防护作用.腐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两种新的双印迹有机—无机杂化吸附材料,以及用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含有螯合剂的固相萃取剂和新型微柱填料;考察了所
取代硫脲及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因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和潜在的医学用途,如抗病毒、抗微生物、抗结核及促进植物生长等活性,日益引起化学家的广泛关注.而糖类化合物是生物体
该论文首先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回顾了信息,特别是科技信息传递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当今科学研究对于信息的新需求;然后在宏观介绍发现新药物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
用甲苯抽提法提取石墨烟灰中的C,对操作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避光、隔绝空气和水的条件下,可以分离得到C60晶体.利用红外、紫外光谱检验抽提产物,证实它们是C
该论文主要采用了电化学方法对几种染料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吩噁嗪类染料灿烂甲酚蓝(BCB)、吩噻嗪类染料天青A(AA)和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CV)与DNA相
学位
该文主要研究了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POE(Engage8150)的交联体系,探讨了POE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和EPDM进行了比较.交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POE的永久变形提高最高耐热温
该论文采用脉冲电位法制备Pt/聚苯胺(PAni)电极,并且研究了脉冲电位法各参数、温度对甲醇电化学催化氧化活性影响.同时比较了恒电位法制备的Pt/PAni电极对甲醇电化学催化氧化
该论文在B-R缓冲溶液中以滴汞电极、静汞电极、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用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法、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对溴百里香酚蓝、鸡冠花红、铍试剂Ⅲ、溴甲酚紫、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