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营利部门到底是什么?在我国,这仍是一个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难题。原因在于中国的政府—社会关系格局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定义,中国的非营利部门恐怕会陷入“四不像”的尴尬境地。比如那些由政府开办的福利机构,在中国被称为“官方非营利组织”,而根据国际上的定义,非营利机构的特征之一就是“非政府性”。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第三部门的范围应该放宽,分为官方非营利组织与民间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密不可分。官办非营利机构与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共生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事实。既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存在官办与民办之分,那么,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通过对两家福利机构的个案研究,力图通过比较反映我国目前非营利机构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个案研究则主要借助了非营利机构评估的程序与方法。此次研究在济南市范围内选取了—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和济南市槐荫区康乐老年公寓分别作为官方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代表来进行个案调查,分别对其建立、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运营情况进行描述,从而真实地反映官方非营利机构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状况。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的基本情况、组织的治理结构、组织的制度、组织的公共关系等几个方面,力图从比较中归纳出当前我国非营利部门存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在选题、理论视角和实践经验上都有一定新意。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理论介绍、国际间比较和个案评估等方面,但是从官方和民办视角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本文可以被视作这一领域的探索性研究。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还将对发展我国的非营利部门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官办非营利机构与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共生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事实。它们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本研究将二者同时置于一个分析框架中,为二者的互相借鉴提供一个平台。我国非营利机构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植与培育,也需要自主的发展空间。对于目前国办的非营利机构,要着重发展其自治性和志愿性:对于民办的非营利机构,国家应该注意保护民间力量,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保护和支持,发挥它们的政府助手的作用,同时,民办机构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与国办机构形成竞争关系,促进非营利机构走上有序竞争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