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情感表达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_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活动,而且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合理的情感表达对教师个体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对象、性向、层级和形式四个维度论述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从对象上看,学生是教师情感表达的接收者。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在情感倾向上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从性向上看,教师情感表达可分为正性和负性两种性向。教师在进行情感表达时产生愉悦感受的就是正性的表达,而产生非愉悦感受的就是负性的表达。负性的教师情感表达的内容主要包括失望、愤怒、担忧等;正性的教师情感表达的内容主要包括满意、喜爱、期望、关怀等。从层级上看,教师情感表达分为深层表达和表层表达两种。深层表达是一种“表里如一”的表达,而表层表达是一种“表里不一”的表达。此外,深层表达可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深层表达。从形式上看,教师情感表达主要包括言语、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  其次,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表达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情感表达在对象上,表现为“两头大,中间小”;在性向上,因“人”而异;在层级上,过分重视正性的情感表达,而忽视了负性的情感表达;在形式上,主要以言语表达为主,形式单一。  最后,针对实践中教师情感表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主要包括:在对象上,教师情感表达应“一视同仁”;在性向上,教师情感表达应因“事”而异;在层级上,教师应加强正性情感的深层表达、负性情感的表层表达;在形式上,教师情感表达应多样化。
其他文献
大学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大学的本质是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其意义不言而喻。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
教师专业化时代的到来、教师自主权利的不断扩大、终身学习的现实需求,使得教师的发展显然不能单纯依靠外在的环境,不能是毫无重点的任意发展,只能是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
海洋水色的卫星遥感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受到人们极大关注的课题。到目前为止,由于现有水色卫星大气校正方法的不足和对水体光学特性缺乏充分的了解等因素,国际上对二类水体的水色遥感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本文将水色三分量模型有效地利用到海水中的辐射传输过程中,再将大气和海水中的辐射传输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较为先进的“大气—海洋系统辐射传输模型”,再利用建立的模型发展了一种新的可适用于二类水体的水色卫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学风建设。因为,大学是“典型”的文化组织,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专业机构,而学风状况在其中恰恰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学风与学
教育过程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把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作为解决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