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作为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自由观评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是经济学家又是哲学家的阿马蒂亚·森从“可行能力”的广阔视角出发,论述了他对“自由”的理解,并把自由的概念与其他影响社会的道德要素——平等、责任,甚至人类发展路径联系起来,对人类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层反思,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在森那里,自由与平等、发展、责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体系,理清这一个体系将有助于挖掘阿马蒂亚·森自由观的独特思想与价值。阿马蒂亚·森自由观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通过基本可行能力这一信息基础把自由与平等相联系,论述了一种全面、实质和积极的平等概念,为学界以往对自由与平等关系问题的纷争进行了概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他从自由这一视野来理解发展,不仅把自由看成发展的目的与手段,还把发展的过程看成是实质自由得到扩展的过程,这一视角具有以往发展理论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经济学对人类发展的片面认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森的发展观以自由作为基础,可谓实现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对话。第三,他通过划分公、私两个不同的领域对自由与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不仅注重个人责任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也强调社会责任在个人拥有自由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张社会对个人自由应给予承诺。这克服了以往一些学者片面强调一种责任的重要性,忽视另外一种责任的价值而产生的弊端。在社会实践中,阿马蒂亚·森独特的自由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的实质自由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公务员群体已经逐步走出传统“公家人”的形象,代表了一种“国家道德形象”,也代表了“国家权力”在期许的精英群体中实际呈现的伦理类型。对公务员群体的道德研究能够更好地让
约翰·塞尔(John.Searle,1932—)的意向性理论是与马克思的意识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其理论意蕴精妙而又丰富,独特而又新颖,在心灵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马克思主义意识论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立场,批判吸收了存在主义、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哲学派别的理论成果,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对传统知识化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指出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