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非合作目标的空间机器人捕获控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87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太空中航天器越来越多,一旦航天器到达使用年限,就会变成太空中漂浮的垃圾。世界上的航天强国都在思索如何清理掉轨道上的失效航天器、空间碎片等垃圾。目前冗余空间机械臂捕获技术是最为成熟、可行的方案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空间机器人捕获非合作目标的研究:首先,设计了一种漂浮基空间机器人,由漂浮基座、7自由度机械臂及末端抓捕装置组成。为提升抓捕性能,机械臂末端抓捕装置为4指12自由度的“多指交叉”机构。确定好空间机器人结构之后,基于DH坐标系建模法对空间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笛卡尔空间末端速度与关节空间关节角速度的映射关系。基于Lagrange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推导漂浮基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其次,针对非合作目标的运动状态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的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估计目标下一时刻的姿态、角速度,并将实时信息提供给空间机器人自主规划逼近轨迹。为了成功捕获目标,提出一套捕获策略和指标,并基于计算力矩法控制空间机器人对旋转目标实施捕获,验证该捕获策略的有效性。然后,针对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过程存在的关节摩擦、末端扰动、参数误差等不确定项对捕获控制的影响,利用模糊系统逼近非线性项原理,引入模糊控制器补偿关节摩擦、参数误差和末端扰动等非线性项。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内环中加入计算力矩法使得非线性二阶系统转化为线性二阶系统。设计Lyapunov函数证明该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该控制器控制空间机器人捕获旋转目标的性能。最后,针对自适应模糊补偿的计算力矩法在控制空间机器人捕获过程中出现的部分“抖振”、能耗高以及机械臂轨迹跟踪精度低、误差收敛慢等问题,提出基于滑模鲁棒项的神经网络捕获控制。利用滑模控制自身抗扰动特点,优化符号函数为双曲正切函数从而消除“抖振”,引入RBF神经网络来补偿参数误差、关节摩擦和末端扰动等不确定项的扰动,设计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该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最后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MBDyn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备良好的抗扰动能力、控制精度高、误差收敛速度快。
其他文献
在全球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背景下,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焊缝的位置完成焊接对提高焊接的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觉对焊缝进行三维重建并规划机器人焊接路径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尺寸,各种角度放置的V型对接坡口焊接工件,对三维重建过程中噪声的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本文首先进行了硬件设备搭建和点云采集工作。采用了Kinect深度相机对工件进行三维建模,并以点云的方式输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平衡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许多老年人由于头晕而摔倒,头晕导致平衡失调,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平衡失调问题目前是医学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平衡失调患者逐年增多。但医疗资源十分有限,康复训练方法单一,技术落后。本课题以平衡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研发的相关工作。人体平衡障碍的成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运动感知系统异常,尤其是前庭感知系统功
压电-摩擦电能量转换技术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来为电子元件供能,或者作为自供电传感器使用来检测人体的生理状态。本文应用MEMS工艺中的掺杂和薄膜技术制备了纳米复合电极,利用这种电极设计出检测人体脉搏和步频信号的可穿戴传感器。本文通过无场、温度场、紫外线场、磁场和复合场等物理场测试和人体穿戴实验对这款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探究。研究了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材料的压电效应,
海洋对人类生存意义重大,“十四五”规划将深海探测列为科技创新领域十大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深海探测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性能出众的海底探测与作业设备。传统推进器式、履带式、仿生式探测设备受水流影响大,存在定点作业困难、环境扰动大等缺点,水下足式机器人出现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受水流、坡度、泥地等因素影响,海底行走更容易倾覆、打滑失稳,如何使机器人海底稳定行走,是足式机器人在海底成功应用的关键。本文
模块化机器人由多个具有相同结构和通讯方式的基本模块单元组成,具有构型灵活多变、互换性良好的特点。外肢体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穿戴机器人,可以通过穿戴的方式固定在使用者身上,作为额外的机械肢体协助穿戴者完成一系列复杂、高强度的作业任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两者的概念相结合,利用一种链式构型的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组成外肢体机械臂,构成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使其可以灵活切换构型,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本文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是关乎社会民生、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倡议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正在迅速发展,相关主体在其建设和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技术应用、组织管理、环境协调等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关联性,极易导致阻碍项目建设的风险事件发生,引发社会民众和政府的关注。本研究以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研究主体,对项目建设期间面临的
近年来,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因和蛋白质等基础研究提供了动能。蛋白质参与到生物活动的方方面面,其相关研究对于揭示生命密码具有关键作用,是当前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核心,也是未来精准医学的关键支撑。基因本体项目归一化了不同物种的蛋白质功能,每一个功能都由一个本体术语来描述,术语之间具有父子关系。在高通量测序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数据诞生,其中包括大量的蛋白质序列数据和蛋白质互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力成本以及自动化程度成为了限制物流行业更快速发展的因素。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也因为物流场景较为复杂而难以推进物流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本文从典型物流场景出发,针对该场景下物品杂乱无序堆叠情况下的有序分拣问题中存在的难点,将整个有序分拣过程分解成杂乱无序堆叠情况下单个物体的定位问题以及单个物体的最佳抓取或吸取位姿生成问题。通过利用机器人、图像处理
当今产业化的气体传感器大多稳定性差,受环境影响大且应用范围较窄。为克服现有缺点,人们一方面提升已开发气敏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纳米、薄膜等新材料制备性能更加优越的气敏材料,比如制造石墨烯气体传感器。本文通过理论计算手段,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探究了(1)镍基本征及缺陷石墨烯复合材料(2)氧化锌基石墨烯表面及异质结界面体系的气体传感性质,主要工作如下:针对镍基石墨烯(G/Ni)、镍基单碳原子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线传感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医疗等诸多领域,对人类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无线传感节点的功能日渐强大,如何维持节点长时间稳定可靠工作,成为了物联网技术的瓶颈之一。为此,在各种低功耗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适用于无线传感节点的微能源技术蓬勃发展,如微型太阳能电池、微型振动能量收集器、射频能量收集器等。目前常见的具备能量收集功能的无线传感节点通常只使用单一的能量收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