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全球化推进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市场间信息与风险的传递速度也明显增快。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面临巨大威胁,由于黄金突出的保值和避险功能,全球黄金投资交易因此变得异常活跃。2002年,我国正式开始黄金的现货交易,上海黄金交易所也随之成立,但不论是出于避险还是增值的目的,在当前经济状况下,已经正式上市并公开交易的现货黄金远不能完全满足国内投资者的需求。2008年1月9日,我国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这一历史性举措,填补了我国金融市场长期以来无黄金期货的空白,也使得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想要寻求避险保值的需求进一步得以满足,不仅增加了投资的多样性、分散了风险,同时增加了获利的可能性。依据行为金融学中“有限理性”的观点,市场中的投资者,出于投资者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以及个人生理、心理、所处环境等各类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其行为与决策总是表现出与理性相偏离的特征。情绪这一主观变量在行为以及决策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讨论和探究。个体投资者终究是来自于万千消费者,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先从理论层面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其分指数--消费者期望指数和消费者满意指数代表个体投资者情绪,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剖析个体投资者情绪与黄金期货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接下来,在实证部分,本文首先选取上海黄金期货上市日期至2019年9月30日间的数据,为进行对比,率先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直观求证同频状态下投资者情绪与上海黄金期货波动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紧接着,出于所采用数据非同频的事实考虑,引入混频的GARCH-MIDAS模型,最大范围上保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考察个体投资者情绪变化对黄金期货波动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将美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黄金期货纳入实证分析,考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投资者情绪在不同国家黄金期货市场上的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黄金期货上市交易时间为分界点,分时段分析情绪变化对美国以及印度黄金期货波动的差异化影响。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同频状态下,投资者情绪与上海黄金期货波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其次,在非同频状态下,利用混频的GARCH-MIDAS模型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印两国,上海黄金期货上市后,中国投资者情绪变化对黄金期货波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在一些突发的、不确定性概率更大的事件发生时,情绪变化引致的黄金期货长期波动更为剧烈。最后,不同于国内近期的投资者情绪变化对黄金期货波动影响更大的实证结论,中国投资者情绪变化对国外的黄金期货价格(收益)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更为特殊的是,在上海黄金期货上市交易之前,中国的投资者情绪对美国黄金期货市场长期波动无显著影响。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还在结尾处给个体投资者提出需理性投资、相关政策制定者多从个体投资者考虑以及加快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开放的建议,并对本文的不足进行总结,设想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