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笔者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一个苗族村寨——石头寨的田野调查,以当地最富特色且最为隆重的民间节日“跳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跳场”中各种仪式的展演,尤其是立于“国家在场”的分析基点,呈现了仪式之于国家、之于地方的互动关系。并由此层面展开,来探讨民间节日在当下的生存处境和走向问题。 论文首先以“跳场”的仪式流程为突破口,呈现了仪式中“苗王”的权利以及崇拜之物——“竹”在当地苗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这种信仰崇拜与其相关的传统权威的形成与建立,对维持与协调当地传统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作为一个制度性要素而存在。然而,“跳场”仪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家”层面的影响,通过“国家在场”将“跳场”置于一个多元权威符号并置的场域之中。其突出表现在仪式的舞台展演方面所呈现的鲜明的“国家”指向:或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或基于地方经济的现实利益等等。正是由于处在这样一个多重要素共同参与的社会结构之中,地方社会的“跳场”仪式随即成为各种力量较相角力的交汇场。在传统权威和国家权威的双重作用之下,“跳场”为了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既要保留原有的民间传统和社会秩序,又要主动地向国家靠拢,借助国家力量来保护其文化,从而构建少数民族民间社会与国家之间互相认同的秩序与规则。换句话说,民间节日仪式与国家更是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