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RNA测序的方法发现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方法:利用RNA测序技术鉴定肺鳞状细胞癌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mRNA(DEmRNA)和lncRNA(DElncRNA)。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DElncRNA-DEmRNA共表达和DElncRNA-DEm RN A相互作用网络,诠释DEmRNA和DElncRNA的功能。结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RNA测序的方法发现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方法:利用RNA测序技术鉴定肺鳞状细胞癌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mRNA(DEmRNA)和lncRNA(DElncRNA)。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DElncRNA-DEmRNA共表达和DElncRNA-DEm RN A相互作用网络,诠释DEmRNA和DElncRNA的功能。结果:与正常的组织相比,肺鳞状细胞癌的组织中共鉴定出了1946个DEmRNA和428个DElncRNA;总共获得了147个DElncRNA-DEm R NA相互作用对和851个DElncRNA-DEmRNA共表达对;发现DEmRNA在细胞周期、癌症途径、ECM-受体相互作用、p53信号传导途径、DNA复制和MAPK信号传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识别出多种关键蛋白质,包括TP63,TRIM29,FOS,MCM2,LRRK2,NR4A1,HIST2H3C,CALML3,HBB,PKP1和SERPINB5;发现DEln cRNA与DEmRNA共表达的显著富集途径有细胞周期、细胞粘附分子、p53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和黏着斑。结论:研究发现了多个关键lncRNA和mRNA,这些数据可能有助于揭示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理,并为治疗肺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准确的靶标。
其他文献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预后较差。现对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科的PCNSL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研究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存在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科的PCNSL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首次就诊时症状,B症状,EC
目的:通过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分析初诊时营养状况对早期疗效及相关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ALL患儿营养状况与血清蛋白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ALL患儿的营养状况,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本单位55例ALL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
第一部分建立基于影像组学预测小于2cm实性不确定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CT)图像、临床特征和放射组学特征建立并验证小于2cm实性不确定性肺结节的术前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间41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小于2cm实性恶性肺结节(n=210)和良性肺结节(n=203)患者的计算机断层图像及临床资料,采用Wilcoxon rank sum检验,chi-sq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征和寻找便于有效识别与DVT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胃癌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9例,并随机筛选同期单纯胃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将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
目的:研究化疗中期18F-FDG PET/CT评估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作用,探讨临床和化疗中期PET/CT代谢及解剖测量参数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早期识别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危患者,协助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期。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临床和影像数据完整的120例(失访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资料,男
背景和目的: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第五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肝癌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何从众多的治疗方案中,选择出更好的治疗策略,本研究基于白蛋白-胆红素(Album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探索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70名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不同原发疾病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残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绘
第一部分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多参数联合对评估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底期间接受NAT后行手术治疗的28名确诊为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MRI图像,共32处病灶,获得其ADC、D、E值及T2序列信息。分别于NAT前、NAT后行常规MR增强检查。利用Miller&Payne改良病理分级将病
第一部分在肝细胞肝癌患者中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呼吸伪影的影响因素目的:探讨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中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成像时对动脉期呼吸伪影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行Gd-EOB-DTPA及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MRI的患者,按年龄±2岁、性别、BMI±2kg/m2进行1:1匹配,两组均纳入123例HCC患者。使用GE Stgna HDE1.
目的:对比1)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然后辅助化疗(新辅助+辅助化疗组)、2)新辅助化疗(以下统称为新辅助化疗组)、3)辅助化疗(以下统称为辅助化疗组)及4)单纯手术(以下统称为单纯手术组)四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193例T2N1-3M0和T3-4N0-3M0期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