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后引起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的主因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释放的大量脂多糖(LPS),至今临床上对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还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C1抑制物(C1INH)是补体系统的唯一抑制剂,其N-端氨基酸能与LPS结合,对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休克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我们首先检测了C1INH N-端1至59氨基酸片段与LPS的结合能力,然后根据其N-端1至59氨基酸序列,设计了7条短肽,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后引起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的主因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释放的大量脂多糖(LPS),至今临床上对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还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C1抑制物(C1INH)是补体系统的唯一抑制剂,其N-端氨基酸能与LPS结合,对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休克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我们首先检测了C1INH N-端1至59氨基酸片段与LPS的结合能力,然后根据其N-端1至59氨基酸序列,设计了7条短肽,经ELISA检测它们与LPS的结合能力,发现其N-端18至30氨基酸C1INH (18-30)的短肽在体外实验中与LPS结合效果最好。为了增强C1INH (18-30)与LPS的结合能力,在其两边共增加六个氨基酸,变成C1INH(14-32)。为了提高C1INH(14-32)在体内的半衰期,我们构建了C1INH(14-32)-HSA融合蛋白,将其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根据GeneBank(登陆号NM-182488)人C1INH的cDNA序列,以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cDNA序列(登陆号V00495),设计扩增引物。利用PCR技术将C1INH(14-32)与HSA基因连接起来,然后通过酶切酶连将C1INH(14-32)-HSA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HBM905a连接起来,经过重组子筛选挑选阳性重组子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实验成功地将C1INH(14-32)与HSA连接,并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HBM-C1INH(14-32)-HSAo表达载体pHBM-C1INH(14-32)-HSA经Sall线性化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用MD/MM平板进行初筛,得到的重组子进行进一步的诱导表达分析。在经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后,表明诱导表达蛋白即为目的蛋白C1INH(14-32)-HSA。
其他文献
探索关联电子系统非同寻常的物理性质并对其机理进行理论解释是凝聚态物理中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研究领域。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内量子阻挫系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各种序参量的竞争和共存会导致很多新的现象,使系统可能处于完全不同的量子涨落态或有序态,从而致使系统的相图十分丰富。实验已观察到该类体系的各种奇特物理现象,诸如高温超导、具有能隙的自旋或电荷激发行为、电荷有序和磁有序等。首先,在绪论部分,我们介绍
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由于在通讯、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巨大研究兴趣。其中,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超快的响应速度、低的介电常数、高的激光损伤阈值、低价格、优良的可加工性和可集成性以及分子结构易于剪裁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最有望市场化的材料。为了解决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因分子极性取向驰豫等材料结构因素而导致的功能退化
介绍了晶体的能带理论及将第一性计算用于计算机的密度泛函理论。对本课题组在钙钛矿结构巨介电常数材料CaCu3Ti4O12方面的研究做了相关介绍,说明了钙钛矿结构巨介电常数材料CaCu3Ti4O12的奇异性质来源的外秉性,重点讨论了缺陷、特别是氧空位可能是CaCu3Ti4O12奇异介电性的来源。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Materials Studio中的CASTEP模块,对完整的CaCu3Ti4O12晶
莱茵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近年来,其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且转化系统已经成熟,是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进行遗传研究的模式生物。人工微RNA技术具有特异性高、效率高等优点,是植物中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良好工具。本研究采用人工微RNA技术,以衣藻内源的miRNA为骨架,设计衣藻人工微RNA,旨在利用人工微RNA技术,对莱茵衣藻FAT1和DLD2基因功能进行解析,探寻其编码的产物是否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在光纤通信、光纤放大器、激光技术等光电子器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光电子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掺杂BST纳米粉体。研究了3mol%Ho3+、(1、3、5、7m0l%)Er3+单掺和(Yb3+Er3+)共掺的BST纳米粉体的光谱性质,讨论了BST纳米粉体上转换发光机理和浓度淬灭机理。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稀土离子种类及不同浓度掺杂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Ni-Mn-Z(Z=In,Sn,Sb)由于结构相变和磁性相变之间的耦合作用,在马氏体相变过程及马氏体状态下表现出丰富而奇特的物理现象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有效调控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和提高其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工作主要包括:1.Ni-Mn-Z(Z=In,Sn,Sb)相变温度的研究价电子浓度和晶格尺寸是影响马氏体相变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马氏体相变随着价
氢气作为新型清洁能源是人们追求环境和能源和谐统一的最佳选择。随着氢气在工业中大量生产和应用,研制出性能良好、结构简单的氢敏传感器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LaNi5是一种CaCu5型六方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在常温附近具有良好的可逆的吸/放氢特性,因此在储氢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关于LaNi5氢敏材料的研究报道极少见,LaNi5的气敏机理为表面电阻控制型,采用薄膜材料适合制作传感元件,且晶格受到衬
微管剪切蛋白Katanin是ATPase家族的一员,由Katanin60和Katanin80两个亚基组成。其中Katanin80亚基没有酶切功能但可使Katanin定位于中心体。Katanin60亚基具有ATP酶活,行使微管剪切功能。目前对katanin体内功能的研究只限于模式动物线虫,尚没有在其他模式动物如果蝇和小鼠中研究,因此,体外实验的结果还没有得到体内试验的验证。其次,虽然体外的研究阐明了
基于钙钛矿结构稀土掺杂锰氧化物(R1-xMxMnO3,R=稀土元素,M=碱土元素)在磁存储和磁传感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来凝聚态物理被着重研究的强关联电子体系。虽然人们在Pr1-xCaxMnO3薄膜样品中发现其具有庞磁致电阻(CMR)效应,但对CMR效应的起源,一直未取得一致认识。本文的研究主旨就在于讨论CMR效应的起源。本文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方法制备了Pr1-xCaxMnO3(x=0.
紫杉醇为红豆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目前人们主要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紫杉醇。在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干重仅为0.02%,而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的含量则是紫杉醇的10倍以上,但都作为废物而丢弃。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去掉C-7位木糖基即转变为10-去乙酰紫杉醇,再通过一步酰化反应即可生成紫杉醇。因此,利用好这一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前期实验我们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