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除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本特征性的小气道重塑和肺气肿,血管重建和系统性炎症引起的动脉硬化也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本文通过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获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者肺部的的轴位扫描图像,通过对两组肺内亚段及以下的肺内小血管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并评估肺小血管的重塑与肺气肿定量及临床肺功能试验指标的相关性关系,探讨基于HRCT测得的肺小血管截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Percentage of Cross-sectional Area of Small Pulmonary Vessels for the Lung Area,%CSA)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3月20日期间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行胸部CT(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选择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COPD的患者100名及正常对照组100名。所有COPD组患者均行肺功能测定检查(PFT),测得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应用HRCT扫描获得图像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得%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 mm~2和5-10mm ~2分别为%CSA<5和%CSA5-10)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组%CSA与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SA的预测效果,并计算诊断的最佳阈值。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的%CSA<5分别为(0.44±0.20)%、(0.7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P<0.01)。上述两组的%CSA 5-10分别为(0.20±0.08)%、(0.41±0.21)%,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1)。%CSA<5和%CSA 5-10的AUC分别为0.858和0.849,当%CSA<5取最佳阈值为51.4%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72.4%。当%CSA 5-10取最佳阈值为23.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和81%。COPD组的%CSA<5与FEV1pred%和FEV1/FVC、DLCOpre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9和0.285、0.407,P值均<0.01);COPD组%CSA<5和%CSA 5-10与患者年龄、LAV%均呈较强负相关。结论:HRCT定量测量和分析肺小血管截面积%CSA<5和%CSA 5-10的值,与临床肺功能试验及肺气肿严重程度LAV%有明显相关性,在评估COPD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