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本质主义方法研究--基于斯科特·米克尔对马克思思想的本质主义阐释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哲学方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要结合西方思想中原子论与本质主义两大思想传统。原子论强调构成性部分在实在性与解释性上的优先性;而本质主义则强调包含真实本质的整体在实在性与解释性上的优先性。由于马克思未曾明确、直接、专门地阐释他的哲学方法,因此也存在着对马克思哲学方法的不同理解范式。英国哲学家斯科特?米克尔将马克思的思想界定为本质主义的思想;这种理解既有助于驳斥对马克思的原子论式理解,又有助于揭穿对马克思的伪本质主义理解。作为本质主义者,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所代表的本质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又由于对经济和历史等经验领域的研究,超越了他的前辈们。正是在批判地继承其他本质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本质主义方法。
  借助米克尔的本质主义理解范式,可以大体地展示出马克思在其历史理论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首先,本质主义有着一个根本前提,即承认本质的实在性以及可知性。从这个前提出发,本质主义进一步认为,本质在实在性上是具有优先性的;这种优先性主要表现为形式优先于质料、整体优先于部分、种优先于个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本质是直接现实的;它的实现需要时间过程。由于本质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即表现形式与内容、现存性与目的性之间的矛盾,本质遵循着必然性的路线不断发展,并最终得以实现。随着终点的到来,本质自身的生命力就消失了;同时,旧的本质也孕育着新的矛盾,从而为新本质的生成提供了可能。
  在直接阐述马克思的本质主义方法之后,我们需要用这种理解范式来重新展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可以分为资本历史理论与一般历史理论。资本历史理论主要涉及到价值形式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完善了自己的本质主义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历史上的各种价值形式。在马克思看来,看似神秘的价值形式自身并不具有真理性,它只是表现着某种本质,即价值。在价值形式中,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断展开运动,从而使价值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在资本阶段,价值形式达到了其最终形式,价值形式充分实现了其潜能。在这一阶段,人类劳动的有用性与人类劳动的可交换性之间形成了最强烈的对立。价值形式完全控制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普遍的可交换性实现了普遍的社会关联以及个人之间的孤立状态。
  与资本历史理论不同,马克思的一般历史理论更关注整个人类社会以及整个历史过程。由于本质主义以自我生成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马克思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逐渐把握到社会的真实本质,即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始终需要在特定的社会形式下展开,因此特定阶段的具体劳动可以从概念上被区分为真实内容与社会形式两部分。具体劳动的真实内容与社会形式之间不是直接统一的;作为普遍性与目的性的一方往往同作为特殊性与现存性的一方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由此便形成了历史的真实矛盾。随着具体劳动的真实内容与其社会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三大历史阶段,即基于人身依附性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基于客观依附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基于自由联合生产者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里,社会分类问题与历史进步问题必须严格区分开;二者具有不同的标准。在资本主义阶段,对进步的界定需要参照社会中介(即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发展社会中介,形成了普遍的社会关联,从而使人对这种社会关联的自觉掌控成为可能;由此,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可能。由于社会不是独立于个人之外或凌驾于个人之上的抽象物,社会的发展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也是同一的。这样,在本质主义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进行再展示,便进一步确证了马克思的本质主义方法及其优越性。
  最后,需要对米克尔关于马克思本质主义方法的研究进行反思。米克尔关于马克思本质主义方法的研究在揭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迫切问题、把握马克思方法研究的正确方向、奠定马克思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米克尔关于马克思本质主义方法的研究又具有两方面的局限性,即理论主义倾向以及对偶然性的片面理解。因此,本质主义需要牢固树立边界自觉的意识。
其他文献
生态文化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文化选择,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生态规律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导向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农耕文化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承农村传统生态文化具有必要性。从历史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从现实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破解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从未来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力。而对农
乡村振兴,是一个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全面的振兴,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一工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核心灵魂、基本路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在物质生活已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为乡村振兴服务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取得很
学位
十八大以来,政治文明建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极度重视,强调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文明始终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文章以新时代为背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完善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这里的“美好生活”是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具有认知的主观性,需要深刻理解和科学认知,并且根据影响美好生活的具体要素,探讨美好生活实现的路径。  本文包括三
学位
早在远古人类还弱小到没有足够多的能力去面对大自然灾难的挑战时,人类最大的武器就是记忆与叙事。通过叙事可以使得没有面对过灾难的人对于灾难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把这些认识传递给下一代。神话的对比研究一直是神话研究中的热门,关于各母题的分类研究也一直受到各领域学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对中西神话灾难叙事进行比较研究。神话作为最早的叙事,体现出中西先民对于灾难的不同记忆,洪水和战争类的母题的相似性以及“神本
学位
舟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渊源,滋养了其丰富多元的宗教信仰现象。现阶段舟山地区以佛教信仰为主,基督教信仰次之,道教信仰以及民间信仰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各信仰之间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宗教信仰的兴盛有利于当地相关商业行为的产生和经济的发展,并对当地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论文以舟山市普陀区泗湾社区天丰禅院为考察中心,运用田野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和文献分析所得到的二手资料,对社
学位
位于福建省北部的屏南县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独特,草本植被丰富,青草医文化盛行,被称为“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本文将屏南县作为田野研究的地点,通过对屏南县城以及一个具体村落中“青草医”发展现状的描述,来探讨青草医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变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相关研究综述、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和青草医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屏南青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势日渐衰微,在器物、制度层面的改革相继失败以后,文化革命走上前台,中国传统文化被看作是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并日益成为革命的对象。在整个社会掀起一股反传统文化革命浪潮之时,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者却坚决为中国传统文化辩护,呼吁人们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关系,并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形成了以国粹派、东方文化派以及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这一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一方
2016年“两会”召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用“亲”和“清”来定义政府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政商关系对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然而,当下政治和商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论中“亲而不清”或者“清而不亲”。在中共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这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更好的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优化智库体系建设,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智库思想市场能够有效配置知识、信息、人才等决策资源,有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促进智库发展,提升智库思想产品质量,是促进中国智库发展和思想繁荣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智库思想市场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