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研究——以温州为例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两会”召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用“亲”和“清”来定义政府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政商关系对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然而,当下政治和商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论中“亲而不清”或者“清而不亲”。在中共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这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更好的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亲清政商关系论述入手,界定“亲”“清”政商关系内涵。以习近平的人民观、马克思主义权力与资本理论、博弈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为指导剖析政商关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分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迫切性。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通过研究温州政商关系现状。概括得出温州政府存在好的做法即好传统、好机制、好精神、好政策、好氛围、好平台,值得其它城市借鉴。但是结合案例分析发现温州构建政商关系存有企业围猎官员、权钱交易、官员不作为、家族化严重等现象。究其根源发现主要是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个人建设层面出现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得出温州具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群众的鼎力支持、企业家的主动响应、温州地势特点、政府的积极作为等机遇。新时代下为更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结合“两个健康”温州模式从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法律制度三个方面来探究,即政府官员应加强教育培育“工匠精神”,加强企业家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企业家精神,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等。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大命题后,经历五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明确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因而可以说人民主体思想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绝非无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愈发受到期待和重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新生儿的出生率没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共同增长,人口老龄化呈现加剧之势。而我国的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视同缴费年限政策”的影响,存在“历史欠账”的状况,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支出压力。而当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等特定时期无法满
生态文化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文化选择,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生态规律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导向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农耕文化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承农村传统生态文化具有必要性。从历史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从现实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破解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从未来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力。而对农
乡村振兴,是一个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全面的振兴,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一工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核心灵魂、基本路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在物质生活已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为乡村振兴服务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取得很
学位
十八大以来,政治文明建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极度重视,强调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文明始终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文章以新时代为背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完善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这里的“美好生活”是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具有认知的主观性,需要深刻理解和科学认知,并且根据影响美好生活的具体要素,探讨美好生活实现的路径。  本文包括三
学位
早在远古人类还弱小到没有足够多的能力去面对大自然灾难的挑战时,人类最大的武器就是记忆与叙事。通过叙事可以使得没有面对过灾难的人对于灾难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把这些认识传递给下一代。神话的对比研究一直是神话研究中的热门,关于各母题的分类研究也一直受到各领域学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对中西神话灾难叙事进行比较研究。神话作为最早的叙事,体现出中西先民对于灾难的不同记忆,洪水和战争类的母题的相似性以及“神本
学位
舟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渊源,滋养了其丰富多元的宗教信仰现象。现阶段舟山地区以佛教信仰为主,基督教信仰次之,道教信仰以及民间信仰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各信仰之间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宗教信仰的兴盛有利于当地相关商业行为的产生和经济的发展,并对当地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论文以舟山市普陀区泗湾社区天丰禅院为考察中心,运用田野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和文献分析所得到的二手资料,对社
学位
位于福建省北部的屏南县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独特,草本植被丰富,青草医文化盛行,被称为“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本文将屏南县作为田野研究的地点,通过对屏南县城以及一个具体村落中“青草医”发展现状的描述,来探讨青草医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变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相关研究综述、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和青草医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屏南青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势日渐衰微,在器物、制度层面的改革相继失败以后,文化革命走上前台,中国传统文化被看作是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并日益成为革命的对象。在整个社会掀起一股反传统文化革命浪潮之时,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者却坚决为中国传统文化辩护,呼吁人们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关系,并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形成了以国粹派、东方文化派以及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这一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