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社区信仰与市场的互动——以天丰禅院为考察中心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i248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渊源,滋养了其丰富多元的宗教信仰现象。现阶段舟山地区以佛教信仰为主,基督教信仰次之,道教信仰以及民间信仰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各信仰之间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宗教信仰的兴盛有利于当地相关商业行为的产生和经济的发展,并对当地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论文以舟山市普陀区泗湾社区天丰禅院为考察中心,运用田野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和文献分析所得到的二手资料,对社区信仰与市场之间的互动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试图更好地理解当下舟山民众的生活世界,抑或能给民俗学研究提供某种参照或反思。论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舟山地区多元信仰的现状。本部分通过对以佛教为主的制度性宗教和以海龙王信仰为代表的民间宗教信仰的具体分析,探讨了舟山地区信仰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并力图呈现二者的互动和微妙的边际位移。第三部分借助较为扎实的田野资料,对作为泗湾社区和相邻几个社区佛教信仰中心的天丰禅院与市场之间的互动情况,做了一次“深描”。进而阐释了其复杂的存在情境:天丰禅院通过供养明灯、举办法会、进行经忏佛事等方式营利,促进周边相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社区经济甚至当地经济的增长。第四部分以天丰禅院经济情况为例,总结了引起社区信仰与市场互动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存在的弊端。第五部分为结语,是文章总结收尾部分,对上文论述做出总结,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思考和疑惑,以期待今后做进一步研究。
  佛教之于中国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或哲学体系,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佛教对于舟山地区民众而言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宗教哲学,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当地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普通民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本论文虽涉及大量佛教相关内容,但所研究论述的主体实属民俗学范畴。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内所涉及的一些佛教仪式和佛教用具意义均以当地习俗为主,有不符合正统佛教要求的情况实属正常。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为背景,结合前人对贸易摩擦的研究,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起因,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大宗商品贸易的影响,对中国大宗商品的稳定和改善做出研究。  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起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以钢铁行业为例描述了世界总体和各国钢材产量和出口量。本文从各个案例中分析本次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和现状,并使用图表较为直观地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以及各国钢材的
学位
目的中老年人因免疫衰老,与年龄相关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且病程及病况更频繁和严重;在外环境不断恶化和自身免疫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酸奶对中老年人蛋白质营养状况和免疫力的影响,为寻找改善中老年人免疫功能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某大学招募志愿者,经过问卷调查、抽血体检和酸奶试食过程后,无严重疾病且能适应酸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尤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文件、著作等,深刻阐述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动力与条件,同时他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使其实现时代价值转化,最终形成了科学而完善的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理论体系。本文选题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论文以
学位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大命题后,经历五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明确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因而可以说人民主体思想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绝非无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愈发受到期待和重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新生儿的出生率没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共同增长,人口老龄化呈现加剧之势。而我国的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视同缴费年限政策”的影响,存在“历史欠账”的状况,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支出压力。而当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等特定时期无法满
生态文化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文化选择,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生态规律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导向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农耕文化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承农村传统生态文化具有必要性。从历史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从现实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破解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从未来维度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力。而对农
乡村振兴,是一个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全面的振兴,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一工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核心灵魂、基本路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在物质生活已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为乡村振兴服务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取得很
学位
十八大以来,政治文明建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极度重视,强调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文明始终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文章以新时代为背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完善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这里的“美好生活”是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具有认知的主观性,需要深刻理解和科学认知,并且根据影响美好生活的具体要素,探讨美好生活实现的路径。  本文包括三
学位
早在远古人类还弱小到没有足够多的能力去面对大自然灾难的挑战时,人类最大的武器就是记忆与叙事。通过叙事可以使得没有面对过灾难的人对于灾难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把这些认识传递给下一代。神话的对比研究一直是神话研究中的热门,关于各母题的分类研究也一直受到各领域学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对中西神话灾难叙事进行比较研究。神话作为最早的叙事,体现出中西先民对于灾难的不同记忆,洪水和战争类的母题的相似性以及“神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