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复位(Self-centering,简称SC)系统是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系统。诸多研究者对自复位预制桥墩横向性能进行了研究。众多学者在对其抗侧性能进行广泛研究后发现,在钢筋混凝土桥墩中使用自复位系统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系统的诸多缺点。然而,该系统的滞回耗能(energy dissipation,简称ED)能力远低于传统整体混凝土系统。在以往文献中提出了几种辅助耗能器用于提高自复位预制桥墩的耗能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复位(Self-centering,简称SC)系统是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系统。诸多研究者对自复位预制桥墩横向性能进行了研究。众多学者在对其抗侧性能进行广泛研究后发现,在钢筋混凝土桥墩中使用自复位系统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系统的诸多缺点。然而,该系统的滞回耗能(energy dissipation,简称ED)能力远低于传统整体混凝土系统。在以往文献中提出了几种辅助耗能器用于提高自复位预制桥墩的耗能能力,包括内置耗能筋和外置耗能器件。在强烈地震作用后,现有耗能装置不能完全达到预制桥墩所需的恢复性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有耗能器进行改进或开发新型耗能系统,使其满足不同地震烈度下钢筋混凝土桥梁及预制桥梁系统(如单柱桥墩、墙式桥墩和多柱桥墩)的使用要求。论文的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系统性地介绍了典型自复位预制桥墩的施工工艺、结构系统和地震响应。此外,本文总结了现有文献中关于各种参数对典型自复位预制桥墩系统阻尼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对现有耗能装置进行了全面探讨。自复位预制桥墩耗能装置可分为两类:内置耗能钢筋和外部耗能装置。在对各类耗能装置进行详细探讨后,本文引入了一个创新的理念,即在中、高地震区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自复位混凝土桥墩的耗能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震区预制节段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型复位系统。新型系统由一个典型的预制空心钢筋混凝土节段柱和一个耗能装置组成,其中耗能元件为放置在预制节段桥墩中空部分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作为一种新型的损伤控制构件,耗能构件(内置柱)的应用可为复位系统提供足够的耗能能力。本文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预制节段桥墩三维试验模型,并在验证有限元正确性后,采用数值模拟全面研究了所提出的系统在横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参数分析范围涵盖内置柱与主柱(预制节段桥墩)的柱高比和截面面积比、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强度和纵筋配筋率。为保证大震区桥梁的侧向复位性能,本文通过将混合预制柱系统(自复位内置柱)代替传统柱,开发了一种可应用于预制节段桥墩的新型恢复系统。自复位内置柱结合了后张钢筋束和有粘结低碳钢筋两种耗能器件,因而在地震作用下,可通过后张钢筋束实现复位摇摆,并通过低碳钢筋耗散能量。为了研究所开发的预制桥墩系统的横向性能,本文进行了参数研究,分析了配筋率、后张预应力力水平和无粘结长度等参数对柱横向性能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三种不同厚度的FRP约束对自复位内置柱的损伤容差提升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连续地震的影响,本文对所提出的系统进行循环加载。最后,本文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单元作为可更换耗能结构系统应用于诸如预制墙墩、预制多柱桥墩等预制桥墩系统中。为推广该系统在中、高震区的应用,预制耗能元件以两种形式与主自复位系统共同使用。第一种形式是由传统材料(即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第二种形式是由低碳钢钢筋和后张钢筋束(混合预制系统)组合而成。利用商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预制墙墩和预制双柱桥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正确性进行验证,以研究该系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性能。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自复位系数对所述系统对横向性能控制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提出了所开发系统的推荐自复位系数值。论文结尾,展现了该研究的小结以及数值分析所得到的整体结论,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逐年上升。DM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约占DM的20%~30%,DN同时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N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先天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生活习惯两大方面,在DN发生过程中,免疫系统、氧化应激、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
T梁桥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中小跨桥梁,随着服役时间和车辆荷载的增加,桥梁的横向连接损伤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破坏形式,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增强T梁桥横向连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三角形桁架和K型桁架加固T梁桥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二者对T梁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加固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在T梁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三角形桁架加固方式和安装高度对T梁桥结
研究背景:肾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肾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肾癌的治疗从早期的细胞因子治疗时代,经历靶向治疗时代,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晚期肾癌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临床上目前可用的系统性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肾癌患者的存活率增加并无显著贡献,晚期肾癌患者预后较差。雷公藤红素是从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其优越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多种肿瘤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易复发等特点。传统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但经传统方案治疗后,患者易复发、5年生存率低等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策略,比如免疫治疗来增强CRC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来,结直肠癌干细胞(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CC
乳腺癌是世界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肿瘤转移是导致乳腺癌病人死亡的首要因素。但目前,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被认识清楚,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仍然缺乏有效的靶点。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是线粒体中重要的钙离子转运通道,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不可或缺。近年来,研究发现MCU可促进乳腺癌转移,但其作用机制却仍未被阐明。基于“种子与土壤”学说,肿瘤转移的调控类型可分为细胞自主性转移与非细胞自
尘埃等离子体是指包含大量纳米或微米量级尘埃颗粒的复杂等离子体系统。等离子体中尘埃颗粒的引入能显著改变等离子体的很多参量与物理性质,比如电子与离子密度、电子温度、空间电场分布以及电子能量分布函数等,并使尘埃等离子体展现出许多不同于普通等离子体的复杂动力学过程、波和不稳定性、特殊电势结构以及反常电磁特性等物理现象。通常情况下,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尘埃等离子体大多是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比如实验室与工业
随着绿色建筑材料的迅速发展,再生混凝土的碳化和碳化造成的再生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再生混凝土的结构不均匀性,准确评估其碳化程度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研究再生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对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并准确预测其碳化行为有着切实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本文分别提出并量化了普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不均匀性,并探索了再生骨料强化方式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不均匀性的影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最激烈形式的城市集聚了全球一半人口,消费了 60-85%的世界能源,排放了全球76-78%的碳,因而城市和城市化越来越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热环境的突出表现形式和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影响的最突出特征,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及身心健康,热岛带来的城市增温特别是极端高温
本文通过用聚酯多元醇合成主链两端为异氰酸酯基团的PU预聚体,并控制异氰酸酯基团与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乙酯中的羟基反应,将聚氨酯、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乙酯三者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合成出一种新型粘合剂。采用红外测试对粘合剂互穿网络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粘合剂本体材料的拉伸和撕裂性能。
在新能源领域的众多应用场景里,热电材料因能将电能与热能进行直接相互转换的特性,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尤其是中温区热电材料,因其在低品位废热发电或自驱动电子器件供能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热电材料研究的核心是提高材料的热电优值ZT以增加其在使用温区范围内的转化效率。本论文以p型中温区热电材料,富GeTe的Sb2Te3(GeTe)n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载流子浓度对其输运性能的影响问题,通过空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