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红素抗肾癌的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肾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肾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肾癌的治疗从早期的细胞因子治疗时代,经历靶向治疗时代,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晚期肾癌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临床上目前可用的系统性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肾癌患者的存活率增加并无显著贡献,晚期肾癌患者预后较差。雷公藤红素是从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其优越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多种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具有杀伤作用。但是雷公藤红素却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主要原因是雷公藤红素毒副作用大,限制了其临床用药浓度。雷公藤红素存在治疗窗窄、安全合理用药不易把控等问题。雷公藤红素对肾癌的作用效果目前并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对雷公藤红素治疗肾癌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联合PD-L1抗体来降低雷公藤红素的用药浓度,在不影响抗肿瘤疗效的前提下,降低雷公藤红素浓度过高引起的毒副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拟评价雷公藤红素对肾癌细胞系和小鼠皮下肾癌模型杀伤作用并对雷公藤红素治疗肾癌机制进行探索,为雷公藤红素作为潜在抗肾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检测雷公藤红素对SN-12C、ACHN、TK-10、A498、Renca肾癌细胞系生长或存活的影响:利用Incucyte ZOOM平台,动态观察并检测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肾癌细胞系生长或存活的影响。(2)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雷公藤红素处理SN-12C和TK-10肾癌细胞系20 h后转录水平变化,探讨雷公藤红素杀伤肾癌细胞的机制。(3)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公藤红素对SN-1 2C、ACHN、TK-10、A498、Renca肾癌细胞系处理20 h后凋亡的影响。(4)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雷公藤红素处理后SN-12C和Renca肾癌细胞系凋亡相关蛋白 pro-caspase3、cleaved PARP,NF-κB 及 MAPK/p90RSK/GSK-3β/PD-L1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5)建立Renca细胞系小鼠皮下肾癌模型,评价在活体内雷公藤红素对肾癌的杀伤作用:在雷公藤红素处理期间,观察并测量肿瘤大小变化。21天后取肿瘤固定并进行Tunel染色检测雷公藤红素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6)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小鼠皮下肾癌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情况。(7)建立Renca细胞系小鼠皮下肾癌模型,评价在活体内雷公藤红素联合PD-L1抗体对肾癌的杀伤作用。(8)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小鼠皮下肾癌Ki67、p-ERK1/2、p-p90RSK、p-pGSK-3β、GSK-3β、PD-L1 的表达变化。(9)H&E染色、PAS染色、Tunel染色技术检测雷公藤红素联合PD-L1抗体治疗肾癌对小鼠肝肾病理的影响。(10)生化分析雷公藤红素与PD-L1抗体联用对小鼠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ALT、AST、DBIL。肾功能检测指标包括CREA、BUN。研究结果:(1)雷公藤红素对SN-12C、ACHN、TK-10、A498、Renca肾癌细胞系生长或存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750 nM雷公藤红素处理组的肾癌细胞系存活率显著降低(SN-12C:P<0.001;ACHN:P<0.05;TK-10:P<0.001;A498:P<0.05;Renca:P<0.01)。(2)雷公藤红素引起SN-12C和TK-10转录组差异:通过对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差异分析,将两个细胞系分别获得的差异基因取交集,共获得399个交集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5个,下调基因144个。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和对照组在表达模式上可以完全分开。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了细胞死亡或细胞凋亡相关生物过程。KEGG数据库中主要富集在TNF、NF-κB、MAPK、NOD-样受体、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抗原处理和提呈等信号通路上,另外也富集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膀胱癌等疾病中。(3)雷公藤红素促进肾癌细胞系凋亡:对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的肾癌细胞系SN-12C、ACHN、TK-10、A498、Renca 进行 Annexin V/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500 nM、1000 nM雷公藤红素可引起肾癌细胞系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pro-caspase3表达降低,cleaved PA RP表达增多。(4)雷公藤红素抑制TNF、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TNF、IL-1β、p-NF-κB和p-IκBalph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5)雷公藤红素抑制小鼠皮下肾癌模型肿瘤生长:通过构建小鼠皮下肾癌模型观察肿瘤生长变化。3 mg·g-1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P<0.001),1 mg·kg-1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6)雷公藤红素促进小鼠皮下肾癌模型肿瘤细胞凋亡:对小鼠皮下肿瘤进行Tunel染色,与对照组相比,3 mg·kg-1雷公藤红素处理组肿瘤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7)雷公藤红素浓度过高引起小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小鼠均出现体重下降。3 mg·kg-1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体重显著下降(P<0.001),该组小鼠生存状态不佳,出现毛发湿润、脱毛、便血等不良反应。1mg·kg-1雷公藤红素处理组虽也有体重下降(P<0.05),但小鼠生存状态良好,未出现毛发湿润、脱毛、便血等不良反应。(8)雷公藤红素促进肾癌细胞PD-L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IHC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的肾癌细胞p-Raf、p-MEK、p-ERK1/2、p-p90 RSK、p-GSK-3β、PD-L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GSK-3β表达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的小鼠皮下肾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显著增多(P<0.001)。(9)雷公藤红素联合PD-L1抗体增强对小鼠皮下肾癌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1 mg·kg-1雷公藤红素、PD-L1抗体单独使用组相比,联合用药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减缓(P<0.01)。(10)雷公藤红素与PD-L1抗体联用对小鼠毒性检测:联合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单独用药组对比,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小鼠生存状态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通过对小鼠肝肾进行H&E、PAS、Tunel检测,各组均未发现明显肝肾损伤。(1 1)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小鼠肝功能指标ALT、AST、DBIL含量及肾功能指标包括CREA、BUN含量均未出现差异。而3 mg·kg-1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小鼠血清中AST、DBIL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论:(1)雷公藤红素能够促进肾癌细胞凋亡,这种促凋亡作用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实现的。(2)3 mg·kg-1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皮下肾癌生长,但该浓度下小鼠体重显著下降,且小鼠会出现脱毛、出汗、便血、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3)雷公藤红素可以激活MAPK/p90RSK/GSK-3β通路,从而促进肾癌细胞PD-L1表达上调。(4)1 mg·kg-1雷公藤红素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皮下肾癌生长。这种联合用药的抗肿瘤效果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p90RSK/GSK-3β通路通路,上调PD-L1表达,增强PD-L1抗体的敏感性实现的。该联合用药方案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综上所述,雷公藤红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作用。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激活MAPK/p90RSK通路促使GSK-3β失活,从而促进肾癌细胞PD-L1表达。雷公藤红素与PD-L1抗体联用可增加肿瘤细胞对PD-L1抗体的敏感性,提高抗肿瘤效果。因此,雷公藤红素具有潜在的抗肾癌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十字花科植物中存在一个特殊的底物—酶系统,即硫苷—黑芥子酶系统(Glucosinolate-Myrosinase system)。在植物体内,黑芥子酶往往与黑芥子酶结合蛋白和黑芥子酶协助蛋白一起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iMyAP是一种存在于营养器官中的诱导表达的蛋白。创伤、MeJA,JA和ABA处理能使iMyAP启动子启动iMyAP基因转录。 为了进一步了解iMyAP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结
目前各国都在开展高性能直升机的研发,而旋翼的动态失速现象极大地制约了直升机飞行性能的提升,动态失速的根本原因是旋翼发生了流动分离,如何高效的控制旋翼流动分离成为研究的关键,也是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方向。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可有效进行流动分离控制,具有无运动部件、响应时间短、激励频带宽等优良特性,将其应用于直升机旋翼流动分离控制极具潜力,旋翼的改动小、改造费
中微子振荡实验表明中微子是有质量的。确定中微子究竟属于Dirac型抑或Majorana型粒子是研究中微子质量起源、中微子混合乃至基本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故厘清中微子本质属性即成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微子研究的核心。如果中微子是Dirac型费米子,那么正反中微子不是同一个粒子且不会引发轻子数破坏过程;而如果中微子是Majorana型费米子,那么正反中微子是同一个粒子且可以引发轻子数破坏为2(|△L
目的:探究分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两个学年度的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学生入学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教育模式)及研究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且每组例数各60名。比较两组学生伦理知识成绩、影像技术指标操作以及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伦理知识考核以
公路运输量及其增速是支撑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的重要基础指标之一。在我国现行公路运输量调查统计制度背景下,亟需开展省级行政区域内公路货物运输量地市拆分工作来满足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需求。研究在控制全省增量的基础上,引入交通运输基础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云南省公路货物运输量分州市拆分计算模型,并以云南省为例,对拆分计算得到的各州市周转量增速和各州市GDP增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
癌症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等。其中化学治疗作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并且能够对转移灶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化疗药物通常具有体内清除快、选择性差和毒性大等缺点,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产生不可避免的毒性,从而导致严重的全身副作用。因此,如何将化疗药物定向、可控地递送到肿瘤区域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
第一部分多靶点抗原肽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治疗后作用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细胞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整体愈后仍不理想。研究方法:全部患者分为以下两组:MASCT组——肝癌根治术后至复发前期间均接受MASCT治疗,共47例;对照组——肝癌根治术后至复发前期间均未接受任何辅助治疗,共99例。MASCT组中,接受5轮及以上MASCT辅助治疗的患者进一步纳入至多轮M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史官制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专职修史官、修史机构都首置于此时,不仅有对前朝的承袭,还对后期史官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亦是文学自觉发展的重要阶段。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富有文才的史官为纽带,始终交互关联,对各自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绪论外,论文共分五章。在绪论部分,论文首先对史官与巫官的分离,直至最后的独立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史官
我国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逐年上升。DM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约占DM的20%~30%,DN同时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N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先天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生活习惯两大方面,在DN发生过程中,免疫系统、氧化应激、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
T梁桥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中小跨桥梁,随着服役时间和车辆荷载的增加,桥梁的横向连接损伤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破坏形式,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增强T梁桥横向连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三角形桁架和K型桁架加固T梁桥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二者对T梁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加固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在T梁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三角形桁架加固方式和安装高度对T梁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