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一般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而从消费对环境的影响的视角来说,消费可以分为生态消费和非生态消费。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大多数的人相信,物质的东西就是获得幸福的秘诀,由于人们的这些炫耀性心态、享乐性的观念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非生态性的消费现象异常严重,具体表现在:超前消费扭曲真实需要;失衡消费影响代内公平;奢侈消费破坏代际公平,强调勤俭节约、自我约束的传统价值体系日益遭到破坏。人类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不仅腐蚀了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走向对立。这种非生态性的消费,不利于人类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迫切需要人们面对和解决。现实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回答如何从消费的维度来阐释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了使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纷纷着眼于各种尽可能的资源,以期探寻一条从消费的角度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解决非生态性消费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的消费思想成为了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包含着对消费问题的丰富论述,他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对异化理论的阐释、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探讨以及对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和解的论述等都突出了消费这一环节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消费思想对我国消费的生态转向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生态消费必须坚持消费与生产、分配相协调,必须坚持消费与人的需要相协调,必须坚持消费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必须坚持消费与社会公平正义相统一。我们必须发挥马克思消费思想对当下我国构建生态消费的重要指导作用,积极地促使当前我国的非生态消费向生态消费转型,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以马克思消费思想为指导,构建生态消费文化,提高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加强生态伦理观普及与提高;二是要以马克思消费思想为指导,建立与生产、分配和需要相适应的生态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和消费力;三是以马克思消费思想为指导,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消费制度,健全消费法律体系,形成生态消费长效机制,不断调整消费政策,加强生态消费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