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产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多位经济学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早期以钱纳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些国家开始进入去工业化的进程,制造业的占比开始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开始上升。相应的,在去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是借鉴钱纳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产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多位经济学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早期以钱纳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些国家开始进入去工业化的进程,制造业的占比开始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开始上升。相应的,在去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是借鉴钱纳里对工业化进程研究中动因分解的范式,来研究去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在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和结构演变中,钱纳里主要是运用各个国家的竞争性投入产出表,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分解进行研究,具体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工业化阶段中9个样本国家的结构转变和经济增长,发现结构转变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制造业的相对重要性迅速提高,相伴的是初级产品的相对重要性下降;不同国家、不同部门的经济增长动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等重要结论,并进行了详尽具体的分析。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劳动力和投资等资源向服务业的流动,特别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的市场更加开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更为紧密,资源可以更为自由的在全球市场配置,跨国间的投入产出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利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进口中间品投入和国内中间品投入分开来具体考察进口中间品替代在经济增长和结构演变中的作用。本文在钱纳里投入产出分析动因分解范式的基础上,选取三个代表性国家中国(新兴发展中国家代表)、日本(早期成功追赶性国家代表)和美国(早期发达国家代表),构建一个新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的动因分解模型,从经济发展效率(增加值率变化效应)、进口替代(进口中间品替代效应)、技术水平(国内投入产出结构变化效应)和需求(消费、投资和出口)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分析的框架下,利用OECD中中日美三个国家、28个产业、1995-2015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首先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家间的产业结构,分别是三次产业(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四类产业(以技术密集度分类的高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和八类产业(按照中间投入比率、中间需求比率和进口中间品的投入比率划分);同时利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模型,分别对各个产业结构变化特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研究;接着对中日美三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增长进行分解以及分别考察不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说明目前存在的特征差异以及差异出现的原因,从而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从而迈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等提供理论层面和经验层面的建议。研究发现,对于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来说,中日美三个国家在1995-2015年均存在一个制造业占比下降而服务业占比上升的去工业化的阶段,产业结构是在不断优化的;对于按照技术密集度分类的四类制造业来说,我国制造业整体的技术密集度低于日美两国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占比是在不断上升的;对于按照中间投入使用情况分类的八类产业来说,日本和美国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而中国的产业结构较为不同。考察各产业增长的动因分解,发现中国与美国在需求方面拉动因素存在相似的地方,但我国需求方面更偏好投资而美国在需求方面更偏好消费;同时国内投入产出结构变化效应对中国各类产业的效应绝大部分为正而增加值率变化效应对中国各类产业的效应绝大部分为负,国内投入产出结构变化效应对美国各类产业的效应绝大部分为负而增加值率变化效应对美国各类产业的效应绝大部分为正,说明目前中国的产业发展正处在技术水平增长而效率下降的阶段而美国处在技术水平下降而效率上升的阶段;同时各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总体来看是朝着更合理的贡献占比演变的。最后据此提出建议,就最终需求结构角度而言,培育合理稳定的内需市场;从供给层面角度而言,增强技术和效率的驱动力;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而言,目前应把高进口替代最终品制造产业和低进口替代中间品基础产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产业,同时培育发展低进口替代中间品基础产业,从而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对症下药,结合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刺激措施。
其他文献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飞速的经济增长,这背后是以资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的日益污染未代价。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从“十三五”规划前所未有地将“绿色”定位发展理念可以看出,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要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尝试从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角度出发探究行政型环境规制工具、市场型
砂岩厚油层一直是油田开发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萨中开发区葡一油层组全面进入聚驱后开发阶段,研究区井网密度已达到国内罕见的126口/km2。各类微相砂体在该井网密度下都有极高的钻遇率,无论小层沉积微相平、剖面的刻画还是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在该井网密度下都有较高精度的控制程度。通过调研研究区井网演变史,刻画重点小层不同开发时期在不同井网密度下沉积微相、砂体、及非均质性展布规律,进行不同井网密度下对沉积微相
海面无人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装备,在海洋信息勘探、近海巡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环境感知技术是无人船正常驾驶的核心关键技术,而其中视觉环境感知技术又是决定无人船是否能被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关键技术。视觉环境感知系统最主要的任务时探测障碍目标的位置,同时还包括信息记录、环境检测等任务。然而海面视觉环境感知系统由于环境干扰等问题较大,现阶段发展并不成熟。主要
人体动作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大领域如智能监控、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这使动作识别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深度摄相机如Kinect的出现,更多的高维信息可以被表示出来,基于3D骨架的动作识别吸引了众多研究者投入研究。借助深度摄相机,从深度图像上提取的人体3D骨架有着对光照、表观和视角的变化具有鲁棒性的优势。同时随着骨架实时估计算法的成熟进一步推动了这
明代宗禄问题,与有明一代相始终,影响巨大,历来就是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相较于其他朝代,明代的宗禄制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既有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明代宗室人口的过快增长,禄粮开支的过于浩大,不仅对明中后期财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加派、矿监税使等“暴政”的出现,而且也是明末财政破产乃至明朝最终覆灭的主因之一。明代“宗禄制度”是专制皇权压迫人民的一个重要表现。不过,既有研究的依据,主要
刘以鬯可谓是香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四十年代末南下香港后,他根植于香港本土,为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许多实绩:在做报刊编辑的过程中,刘以鬯大量引介了西方现代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金矿集区,目前探明金资源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其95%以上赋存于出露在胶西北北部地区的以小岩株状产出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的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及其附近的晚侏罗世花岗质岩体中。在胶西北南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在地表出露较少,仅发现呈岩株状侵入到晚侏罗世玲珑型花岗岩中的大泽山岩体与北部地区的早白垩世花岗质岩体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然关于该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成岩时代及其与金矿的关系尚缺乏系统
经过九年的司法实践,从宽量刑的坦白制度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激励犯罪分子如实交代罪行、提高司法机关办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司法大数据显示,坦白情节的认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同时也存在减轻处罚适用扩大化、翻供情节处理简单化、特别坦白适用任意化等问题,同案异罚现象突出。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法言法语的高度凝练性和现实案例情节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对于“如实供述”、“特别严重后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由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控制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控制系统中包含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其他组件,从而导致控制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越来越多的控制系统选择网络来连接各种组件。这种通过实时网络传输信息的系统称为网络系统。与传统的点对点系统相比,网络系统具有资源共享、远程操作、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然而,网络作为系统的通信信道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信号量化、
自然语言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旨在自动的将非线性的语言资料转换为一种可以直接被机器直接采用处理的语意表示资料。其中自然语言理解最常用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对话系统。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闲聊,推荐,基于特定目的对话等。其中基于特定目的的对话系统最核心的就是意图分类模块,这是一个典型的文本分类问题。大多数传统的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提升树等模型都可以应用来作为解决文本分类问题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