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是物质空间形态与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的有机结合体,并通过历史长久以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断更新替换的产物。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介的出现,人们体验、认知街道的方式正逐步从亲身体验向依赖媒介发展。部分传统的空间研究与空间规划也已经落后于互联网社会下人们对空间的体验与需求,这种滞后也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互联网社会下城市空间特征的认识。本文首先回顾了街道发展的历史缘由,梳理了街道发展研究、街道形态研究、街道社会活力研究以及街道网络研究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同时总结了空间生产、空间消费、媒介与空间的研究,理清了空间与媒介间的互动作用,此外还对现有的城市研究模型进行归纳。指出采用网络语义对街道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后续分析。基于上述文献研究基础,本文提出网络语义的空间研究方法,即通过网络文本的语义分析对空间进行研究。接着从街道形态、街道语义以及街道特征三方面提出本文的整体研究框架,章节内部采用“原理、模型、实证”三步分析法。其中基本形态主要针对街道网的几何形态与拓扑形态进行分析;语义研究分别从宏观街道网络、中观街道环境、微观街道节点三个层次构建空间语义研究模型,在街道网络模型中指出空间句法在互联网社会下的应用不足,同时提出新的优化模型,并利用模型采用多元网络文本数据对广州市旧城范围内的街道进行实证研究;街道特征则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结合理论归纳,尝试总结出互联网社会下的街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最后,本文总结了网络语义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的运用策略与研究结论,总结出三个语义分析模型、三个实证研究结论以及三个层面的街道特征及形成机制。同时对现阶段的街道规划乃至空间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街道空间发展建议。此外对该方法的规划研究与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包括网络语义法的固有缺陷,网络数据的局限性,以及统计与计算过程的偏差,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与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