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和导尿管球囊扩张对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1次/日,周一至周六,共4周;观察组采用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30min/次,1次/日,周一至周六,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摄食-吞咽等级评定、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Rosenbek penetration aspiration scale,PAS)、舌骨位移幅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并评定两组拔管成功率、总体疗效,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试验共纳入84例,80例完成临床试验观察,4例脱落病例,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2例。1.两组资料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客观指标:(1)摄食-吞咽等级评定: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PAS评分: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舌骨位移幅度: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舌骨前位移、上位移幅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营养指标: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安全性指标:(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15%(6/40),对照组47.5%(1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皮下淤青、血肿发生率:试验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生皮下血肿、淤青。4.疗效评价:(1)总体疗效评价: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拔管成功率: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拔管成功率为82.5%,对照组拔管成功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与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两者相比,超声引导下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疗效更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梅花针叩刺大椎、风门穴(双侧)配合拔罐放血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与常规针刺治疗相对照,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旨在研究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对于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性,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以梅花针均匀密布叩刺大椎穴及双侧风门穴,采取重叩,叩刺范围以穴位为中心直径3cm,当局部皮肤鲜红渗血后用无菌干棉签擦
目的:基于面动脉彩超观察刺络放血疗法对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RI)的改变,并通过HBGS、SFGS量表的评估,探究其对中重度的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PFP)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急性期均予普通针刺+西药常规治疗(口服醋酸泼尼松片、
学位
目的:观察运耳术结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中医症状积分、双侧椎动脉血管管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运耳术结合针刺组)和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电子灸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咽侧壁活动度的影响,并采用相关量表评价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患者分为电子灸组和对照组,最终电子灸组完成34例,对照组完成33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常规治疗、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等基础治疗,电子灸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廉泉穴、天突穴、天鼎穴(双)以及扶突穴(双)4个穴位的电子灸治疗,每次治疗为30min,每周5次,治疗4周。对照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法治疗肝郁化火证不寐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肝郁化火证不寐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0例本地区常住的肝郁化火证不寐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按1:1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每天来诊更换揿针1次,每次留针24小时,周末休息两天,共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天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探讨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4例SUI患者,经中医辨证属肾气不固证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样本
目的:观察滋肝补肾祛痹针刺方治疗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针灸科、骨三科门诊及病房的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后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计80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等。采用
目的:通过观察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对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泌尿外科病房接受治疗的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采用间歇导尿治疗,试验组39例
目的:观察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选择调气归元方(穴位:百会、关元、合谷、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印堂、列缺)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