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总结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辩证论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临床收集200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及病程、H-Y分级、非运动症状、中医四诊信息,归纳总结临床所得资料,并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其结果分析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1.纳入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200例中,42-55岁患者所占比例较少,为12.5%;60岁以上患者144人,占到总人数的72%;从病程分布来看,病程大于5年者115例,所占比例最多;从疾病分期来看,其中早期57人,占比28.5%;中期100人,占比50%;晚期43人,占比21.5%。男性与女性在震颤及强直少动两型中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在疾病分期中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0例病人当中,记忆力下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便秘、焦虑、疲倦是帕金森病患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从PD的分期来看,疾病早期发生频率较高的非运动症状有嗅觉减退、性功能障碍、疲倦及焦虑抑郁等症状,疾病中期各项非运动症状显现的越来越明显,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晚期则以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疲倦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及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便秘等症状更为明显。3.中医四诊信息之中,频率较高30%以上症状有健忘、便秘、语声低怯、腰膝酸软、多梦、表情淡漠、性欲衰退、乏力、夜尿频、喜热饮、神情呆滞;舌像方面,舌淡、舌暗、舌瘦小出现频率最高;舌苔方面,以舌苔薄、少津、苔黄为主;脉象则以细、缓为主要脉象。4.病位要素当中以心神、肝和肾为主;病性要素以动风、血瘀、痰、湿、寒、阳虚、阴虚、津亏为多见。震颤类型中以动风及痰最常见,其次为血瘀、阳虚、阴虚、痰湿;强直少动型中则以血瘀、气滞、寒多见。从改良H-Y分级构成比来看,病位要素中,肝、肾贯通疾病的全程,脾、大肠、膀胱则是随疾病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越来越多,心神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早、中期;病性要素中,气虚、阳虚伴随疾病的全程,寒、阴虚、气虚、血虚则是随着疾病的加重,其所占比例越来越明显,阳亢、动风、火(热)、津亏及气滞则是伴随着疾病的进展,其所占比例则逐渐减少,痰、饮则是在疾病的早、晚期较突出。PD不同时期的病位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晚期相比,早期病位要素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期病位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期相比,早期病位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PD不同时期的病性要素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晚期相比,早期病性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期病性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期相比,早期病性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5.聚类分析总结出5种证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脾两虚证53例(25.5%),肝肾亏虚证43例(21.5%),心肾不交证41例(20.5%),肾虚髓减证39例(19.5%),痰热扰心证24例(12%)。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及以震颤和强直少动两型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61>0.05)。PD早期以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痰热扰心多见,虚实兼有;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兼有肝肾亏虚,心肾不交,渐趋虚像;晚期则以肝肾亏虚、肾虚髓减、心脾两虚为主,虚像更甚。中医证候在PD不同时期的分布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与疾病晚期相比,早期五种中医证型分布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期五种中医证型分布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疾病中期相比,早期五种中医证型分布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类型在PD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与<50年龄段相比,51-60年龄段、61-70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71-80年龄段及>80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51-60年龄段相比,61-70年龄段、71-80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80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61-70年龄段相比,71-80年龄段及>80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71-80年龄段相比,>80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帕金森病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病程缠绵、迁延难愈。PD早期最常见非运动症状是嗅觉减退、性功能障碍、疲倦及焦虑抑郁等症状,疾病中期各项非运动症状显现的越来越明显,晚期则以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疲倦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及RBD、便秘等症状更为突出。2.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病位要素以心神、肝和肾为主;病性要素以动风、血瘀、痰、湿、寒、阳虚、阴虚、津亏为多见。病位要素中,肝、肾贯通疾病的全程,脾、大肠、膀胱则是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越来越多,心神主要是在疾病的早、中期出现;病性要素中,气虚、阳虚贯穿疾病的全程,寒、阴虚、气虚、血虚则是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越来越突出,阳亢、动风、火(热)、津亏及气滞则是伴随着疾病的发展,其所占比例则逐渐减少,痰、饮则是在疾病的早、晚期较突出。3.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类型有心脾两虚、肝肾亏虚、心肾不交、痰热扰心、肾虚髓减。早期以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痰热扰心多见;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兼有肝肾亏虚,心肾不交,渐趋虚像;晚期则以肝肾亏虚、肾虚髓减、心脾两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