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等,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借鉴。 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病例均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为200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BP住院患者;共住院患者59例,其中男41例,女18例。制定统一的临床调查表,将患者的一般情况、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伴发疾病、相关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相关资料分别详细记录,输入Excel表格,建立资料。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资料。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59例患者中,男性41例(占69.49%),女性18例(占30.51%),男女之比为:2.28: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5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90岁,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8.88±13.68)岁,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BP患者在70-80岁之间发病较为集中,占40.68%;大疱性类天疱疮早期皮损形态多样,不典型,59例患者,初诊时误诊率为:53%。患者发病前有明确诱因的5例(8.47%),均为药物诱发,分别为口服冬虫夏草胶囊1例、静点普鲁卡因1例、口服感冒药2例、静点青霉素1例;尼氏征阳性者有3例(5.08%),尼氏征阴性者有56例(94.92%);59例患者均进行皮肤病理检查,其中58例均可见表皮下水疱及裂隙,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理改变;59例患者中有35例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中1例结果阴性,34例结果阳性,占97%;有9例患者行BP180、BP230抗体检测,其中BP180抗体阳性者5例,BP230抗体阳性者1例,二者均阳性者3例;本研究中共有32例(占总人数54.24%)患者伴发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系统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14例(占总人数23.73%),神经系统疾病11例(占总人数18.64%),比率较高。 结论: 1、BP集中发生于年龄在70-80岁之间的老年人,往往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2、BP误诊率较高,原因在于BP早期皮损形态多样化。 3、在临床工作中药物诱发BP易被忽视。 4、在BP的诊断中,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有确诊的价值。 5、治疗视情况而定。需考虑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全部的医疗条件和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