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屏蔽电缆串扰机理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车上设备之间的电缆布置是影响列车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车组车厢内部集中了大量的电子设备与电缆线束,各种强弱电信号交织在有限的车厢空间内,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线间耦合,因此布线不当将会造成很大的电磁干扰。本文以传输线理论为基础,对动车组上电缆间的串扰及抗干扰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根据传输信号频率的不同,分别利用集总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对电缆间串扰进行了理论分析。在集总参数模型中,将电场耦合和磁场耦合分开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了屏蔽电缆屏蔽层的作用及屏蔽层接地方式对电缆间串扰耦合的影响;同时利用传输线理论对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二端口网络理论得到了电缆间串扰耦合系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推导得到了电缆间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参数的计算方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结合在动车组运行现场电缆上的电流量容易测得而电压量较难测量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电流为研究对象、更适合于动车组电缆间串扰研究的仿真模型。基于此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运算,定量分析了电缆间距、电缆距地高度以及屏蔽层不同接地方式对串扰的影响。此外,在仿真模型中还考虑了屏蔽电缆存在软辫线的情况,通过仿真确定了软辫线的长度、软辫线与芯线的间距、软辫线的接地方式以及暴露在屏蔽层外的芯线长度对串扰的影响。为了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实验室搭建测试平台,采用射频场感应的方式在干扰电缆上产生骚扰信号,当受扰电缆分别为非屏蔽电缆和屏蔽电缆时,在频域上对电缆间距、电缆距地高度、屏蔽层接地方式及软辫线等参数对电缆间串扰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取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基于仿真及测试结果,提出了若干减小电缆间串扰的具体措施。除了上述具体的研究内容,还使用C#编写了界面友好的仿真软件,便于其他非专业人员方便直观地得到电缆间串扰随各参数变化的曲线。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持的广泛普及,基于手持设备的IPSec VPN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进行异地局域网之间的安全访问。Android系统是一个适用于各种手持设备的,以Lin
随着近年来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WLAN)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无线局域网用户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为越来越多的无线网络用户提供更为高
语音是人类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最快捷、最重要、最有效和最方便的形式。然而在实际环境下的语音应用过程中,如语音识别、语音编码、语音转换、语音通信等,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周围
随着信息化与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厂商需要迅速的推出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才能满
高速铁路信息化承载平台铁路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飞速发展,并日趋成熟。为确保行车安全,进一步满足旅客对通信服务的需求,高速铁路对GSM-R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
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技术既能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实现高速率的通信,又具有峰均比(PAPR)较小的优点。信道特性的快速变化会导致在接收信号中产生较大的定时偏差和多普勒频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分布式网络,其技术逐渐深入人心,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广泛用于室内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军事监控、工业自动化、
近年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备受关注,Urban-Taxi(城市出租车)服务在城市交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出行,而火车站、会展中心等高人流量场站点更
全光波长变换是高速、大容量WDM光纤通信系统中实现波长路由的关键技术,它克服了“光-电-光”波长变换的电瓶颈效应,能够有效缓解WDM网络由于波长争用所造成的网络阻塞。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