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吸收共轭分子的合成及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红外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电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中以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光电转化效率为研究导向,以分子功能化设计合成、材料微观形貌调控为研究手段,得到了高性能近红外共轭分子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涉及载流子迁移率11.16cm2V-1s-1的P型半导体材料以及光电转化效率7.44%的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等多项结果,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合成了三种低LUMO能级的噻唑桥连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的聚合物,并应用于OFETs以及OPVs中。通过将缺电子的噻唑DPP单元、氟烷基侧链BDT单元或萘酰亚胺单元引入DPP共轭主链,有效降低聚合物LUMO能级。聚合物吸收光谱达到近红外区,并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在FET测试中n型载流子迁移率达到0.03cm2V-1s-1。作为受体材料,在OPV测试中PCE达到0.4%。不理想的光电转化效率归因于过大的相分离尺度。该部分工作对于今后设计合成低LUMO能级光电材料,拓展双极性、n型半导体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设计合成了含全氟侧链的一系列DPP聚合物,引入含氟溶剂对聚合物结晶行为进行调节,并用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本部分工作通过调控含全氟侧链苯并二噻吩(FBDT)单元和噻吩(T)单元的比例,与噻唑DPP单元反应,得到一系列无规共聚物。所得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窄带隙、高结晶性的特点。通过调控全氟侧链数目可以得到不同相分离尺度的活性层薄膜;通过使用不同添加剂,达到调节活性层形貌的目的。基于本部分工作,深入研究了活性层相分离对于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提高了对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微观形貌与性能关系的认知。这对于今后设计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调节活性层形貌具有重要意义。  3.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单元的DPP聚合物,研究高分子结晶行为对载流子迁移率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无氟原子或含氟原子共轭聚合物,并将其应用于FET中。聚合物共轭骨架相同,能级相近。通过在共轭单元上引入氟原子或甲基,对聚合物的聚集形态进行调节。其中PDPP4T-2M空穴迁移率高达11.16cm2V-1s-1。而含氟聚合物仅为1.80cm2V-1s-1。通过AFM、DSC、2D-GIWAXS等表征手段进一步表征聚合物堆积形式。对这六种聚合物进行OFETs测试,探索载流子迁移率与聚合物堆积形式的关系。含氟共轭聚合物在薄膜中显示出低结晶度和“edge-on”取向,解释了它们在FET器件中的不良空穴迁移率。结果清楚地表明,化学结构如何影响电荷输运性质。该部分工作阐述了聚合物结晶行为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这对于今后设计合成半导体聚合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卟啉(Por)和苝酰亚胺(PBI)的电子受体分子并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以Por为核,以PBI为端基,通过炔键桥连得到PBI-Por。卟啉基团的引入使得分子吸收显著红移,达到近红外。将该分子用作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表现出与给体聚合物材料相匹配的能级以及互补的吸收光谱,同时在共混膜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子迁移率。将该分子作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应用于光伏器件中,得到了7.44%光电转化效率。其中近红外区的外量子效率达到了35%。该部分工作成果拓展了苝酰亚胺受体分子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光谱,并成功应用于光伏领域,为今后太阳能电池分子提高近红外吸收强度,增大近红外区光电流提供了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该论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为含咪唑配体Fe(ⅡⅢ)、Cu(ⅠⅡ)、Mn(Ⅱ)、Zn(Ⅱ)、Ag(Ⅰ)配合物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第二章描述Zn(Ⅱ)、Cu(ⅠⅡ)与1-甲基-2-羟甲基-咪唑(MIMOH)、1-[
该文共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其中包括了4个烯丙氧基代茂配体(1-4),1个取代三氯一茂锆化合物(7),1个茂钛氧杂环化合物(6),2个取代二氯二茂钛化合物(8,9),4个取代二氯二茂锆化合
该文首次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粒子的合成进行了尝试,得到了六种多酸阴离子与三己二胺合钴(Ш)离子(D、L)的纳米粒子.并通过红外、
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立体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在近些年来已经成为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该论文以立体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为中心,进行了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实验方面,碱土
随着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们生活频率加快,移动办公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为现代显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液晶显示屏已不能够满足室外使用的需要,全反射式显示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固相合成法,燃烧法,均相沉淀法在不同的铝酸盐中研究了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质及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并对各种方法合成的稀土铝酸盐的发光性能进行比较
内源性雌激素不但对女性性器官、乳腺及其它性征的发育和保持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体其它组织如骨骼、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保持也十分重要.妇女绝经后,由于雌
相较于其他分析检测方法,荧光探针分析法因其具有便捷、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可以实时原位检测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学、化学、环境学以及医学等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研究选用微晶纤维素(MC)为原料,3,5-二硝基苯甲酰氯、对溴苯甲酰氯为改性试剂,采用超声波合成法,制备了两种新型的纤维素手性固定相——三-(3,5-二硝基苯甲酯)衍生化纤维素
该文分别用体积法和折射率法研究了水-正辛烷/正十六烷-特丁醇假三元溶液体系的三临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