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内肋管紊流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热器作为回收余热和废热、提高热能利用率的主要设备,其换热性能和动力消耗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水平,而传热管作为换热器中的核心元件,其结构对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影响颇大。本文以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种高效强化换热管——三维内肋管的管内流动和强化换热进行研究。实验以空气为工质,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对雷诺数在25000~110000范围时,直径为89mm和102mm两种大管径三维内肋管的紊流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研究。以Webb定义的热力性能系数作为强化指标,采用极差法和方差法对影响三维内肋管热力性能系数的因素——肋宽、肋高、肋间距和肋密度进行分析,得出三维内肋管的优化方向,优选出最佳管型,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努谢尔特数与范宁摩擦系数关于雷诺数和三维管肋参数的实验关联式。结果分析表明,三维内肋管的综合特性优于相同管径的光管,换热系数最高可达光管的3.15倍,热力性能系数最高可达光管的1.45倍,验证了大管径三维内肋管在管式换热器中运用的可行性;在影响三维内肋管的各主要参数中,肋密度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最大,肋高有一定的影响,肋间距次之,肋宽最小,为今后强化管参数设计提供了优化方向。数值模拟采用ANSYS CFX和FLUENT软件,选取直径为102mm的光管和三维内肋管,对两根管进行流动和换热的模拟,对比分析相同工况下的压力场、速度场、温度场。结果表明:空气流经肋时发生绕流,在肋间的近壁面处加速,除具有轴向速度外还具有周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增加了流体流动的湍流度,减薄了热边界层厚度,此外,流体横向冲刷三维肋,导致其与肋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均有利于强化对流换热。
其他文献
随着时间推移车联网系统中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作业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海量数据的操作。因此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在车联网系统中
学位
迈入工业革命时期以来,世界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土木建设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步入新的台阶。特别是近些年来,一带一路战略和我国十
化工设备随着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塔设备是石化装置中的主要设备,传统的塔板已经渐渐满足不了现代化工高效率、低能耗的需求了,新型塔板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的主要
自2010年4月16日国内衍生品市场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开启了股票现货套期保值对冲的历史。自2012年10月中国保监会颁布相关规定后,保险资金获准运用股指期货
学术界开始日益关注儒家价值观对企业管理经营的影响。但是对于儒家价值观对于创新的影响,学术界一方面相关研究比较少,另一方面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严重分歧。为了更清楚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及环境问题的突显,利用生物质作为替代能源变得至关重要。纤维素是生物质的主要成分,其水解产物在能源与化工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水解纤维素常用的方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中,常含有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文探究了在常温常压下利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微波辐照解吸处理
框架结构是最为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抗震设计时通常采用“三水准”原则进行设计,但对较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框架结构,应进行抗震性能设计,以便对结构和构件的变形能力实现有效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指导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上的需求,本文继续探讨半空间双相弹性介质界面附近的缺陷对透射SH波散射效应,以及缺陷附近动应力集中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总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