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烟草青枯病发病程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bj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烟草青枯病一直为广西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烟草的种植,且为害呈逐年上升之势,明确烟草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对指导该病防治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根据广西主产烟区耕作制度,设定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对监测点的烟田土壤以及烟株带菌量进行连续检测,对病害发生程度进行系统调查,以掌握病菌的侵染动态和病害的田间消长动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越冬菌源量、气象条件等因素对病菌侵染以及病害发生的影响;在盆栽试验筛选出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基础上,根据病菌侵染动态,测定不同时期施药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探讨药剂的施用适期。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根据R.solanacearum鞭毛蛋白(flagellin)基因(fli C)核苷酸序列设计烟草青枯菌特异性引物flicf2/flicr2,该引物只可从烟草青枯菌DNA中扩增出136 bp的片段,对其他阴性对照菌株DNA则无法扩增出目的片段;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检测体系对土壤中青枯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5×10~2 cfu/g;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值)与土壤中青枯菌的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1),可用于土壤样品青枯菌含量检测。(2)2021年对广西靖西市、南丹县和钟山县等8个县市开展烟草青枯病调查,发现该病在广西主产烟区广泛分布。在靖西和德保,即使是烟稻轮作的烟田发生也很普遍,而在其他烟区以烟草和玉米、甘薯等旱作轮作的烟田发病为主;主栽品种云烟87和K326均可严重发生青枯病,但云烟87发生更重。(3)从广西烟草青枯病的主要发生区域采集重病田及其相邻无病田或轻病田土壤,对土壤含菌量及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共采集了轻病田样品16份(病情指数平均为2.96)和重病田样品15份(病情指数平均为46.14),得到6种土壤类型标样,基本上都存在青枯病重发的可能,粉壤土在轻病田中占比最高,达62.5%;在轻病田和重病田之间,青枯菌含量对数值和p H值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交换性镁、有效硼、粉砂粒和砂粒值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对病情指数与各指标进行Pearson皮尔逊相关分析,病情指数与青枯菌含量对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和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p H值、交换性镁、有效硼、粉砂粒和砂粒值为x1-x5,轻病为y1、重病为y2,进行烟草青枯病发病程度的Fisher’s费希尔判别分析,可得到可信度为87.1%的判别式,判别方程为:y1=12.962x1-0.771x2+2.714x3+0.025x4+0.068x5-63.130;y2=11.644x1-1.134x2+2.153x3+0.021x4+0.070x5-52.317。(4)土壤初始青枯菌含量对数值在3.32~5.82的范围内时,初始菌量越高,侵染进程越快,发病越重;但在5.82~8.84范围内,青枯病的病情指数病程进展曲线下面积未达差异显著水平,采收期的病株率均已接近100%,病情指数达到70左右;以移栽期至病菌侵入期的间隔天数为y轴,土壤初始菌量对数值为x轴,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50.375-5.21x(n=5,R~2=0.783*),可预测侵入期时间。(5)在靖西市监测点中,移栽期至病菌侵入期间隔40 d,移栽期至发病初期间隔大约90~100 d,病害潜育期大约50~60 d;重病田根际土壤菌量在发病前8 d出现激增现象,达到观察期最大值,为1.11×10~7 cfu/g,而轻病田的土壤菌量在发病前变化不明显。利用Logistic模型和一元三次模型建立了靖西市和南宁市两地烟草青枯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和病情指数平均日增长量模型,两地的病害流行时间动态模型均以Logistic模型模拟更优,病情指数平均日增长量模型则分别以Logistic模型和一元三次模型拟合程度更高;从中可知,靖西市监测点病害潜育期长,发病后病情指数急剧增长,而南宁市监测点病害潜育期短,发病早,发病后病情指数增长较为平稳。(6)靖西市监测点中,移栽期至病菌侵入期的平均温度为18.47℃;侵入期至发病初期的平均温度升至22.23℃,降雨增加,平均每日降雨5.04mm;发病初期至高峰期的平均温度达24.96℃,平均日照时数达3.58 h;南宁市监测点中,移栽期至侵入期的平均温度为21.43℃,侵入期和发病初期相接近,发病初期至高峰期的平均温度为25.60℃。(7)氯尿·硫酸铜对烟草青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44.51%,与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JX-1和荧光假单胞杆菌菌剂未达差异显著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选取氯尿·硫酸铜测试其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最适施药时间,在移栽期和病菌侵入期各施药一次防效最好,为82.57%,其次为在侵入期与发病初期各施药一次,防效为59.26%,初步认为病菌侵入期是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关键时期之一。
其他文献
江户时代,朱熹易学典籍的翻译和传播达到了顶峰。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受当时代“文化建制”的制约。本文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切入点,系统地梳理了十三世纪至江户时代日本朱熹易籍的翻译、传播史。研究发现,朱熹易籍在江户时代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虽离不开文之玄昌、林罗山、山崎暗斋、松永寸云等训点者的努力,但主要取决于幕藩体制下的意识形态:以将军为核心的封建等级思想和幕府、教育机构
业绩承诺的签订促进并购事项的完成。受客观因素影响,业绩承诺不能完成时,企业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伪造业绩,这一行为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并购业绩承诺下的年报审计存在哪些审计风险,同时应采取何种措施应对、避免该风险。本文采用三种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部分,将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检查风险层
多巴胺是大脑奖赏系统的关键神经递质之一。同时,多巴胺和大脑奖赏系统在毒品成瘾的初始、维持、戒断和复发阶段均具有重要作用。对多巴胺系统和奖赏系统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毒品成瘾的病理机制和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本文从多巴胺系统、多巴胺受体、多巴胺与奖赏系统、多巴胺系统与毒品成瘾过程、DA和毒品成瘾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日本江户时代民间最大的私塾咸宜园通过开设汉诗课程进行道德教育,这种以诗为教的教育模式的形成与江户私塾存在的门人行为放浪问题,以及塾主广濑淡窗的汉诗观、儒学和诗学素养、学问师承密不可分。广濑淡窗高度评价诗教在情操教育中的作用,并在其汉诗中渗透了政治道德、家庭美德、个体品德教育思想,通过汉诗艺术的感召力,直抵人的心灵唤醒道德思考,从而升华人的道德境界。在这一方面,咸宜园在江户时代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咸宜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将中医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针刺法、灸法、中医按摩、中医耳穴治疗、穴位贴敷、中医情志调理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和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旨为促进中医临床护理技术的应用、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
目前,中国在煤炭铁路运输上仍然面临着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从不同方面对中国铁路煤炭行业的低碳环保运输提供了合理化意见,主要内容涉及列车加盖管理、中国传统洒水方式、综合运用抑尘法、合理使用抑尘剂以及促进新能源的广泛应用等,希望给有关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借鉴。
女性问题是中东伊斯兰世界较为复杂而敏感的研究选题。土耳其作为中东地区世俗化民主化程度最高的伊斯兰国家,女性主义的发展颇具典型性。建立于奥斯曼帝国废墟之上的土耳其共和国,通过现代化改革赋予妇女公民权利并提升其社会地位。伴随着民主化进程推进,女性主义呈现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趋势,以头巾禁令为载体呈现世俗女性主义与伊斯兰女性主义的分野。21世纪以来,正义与发展党出台的一些有争议性的政策诸如禁止堕胎、头巾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农村小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严重影响他们的科学学习能力发展。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围绕教师如何尝试应用信息技术,以图像、动画等手段,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科学教学由枯燥化为生动,变繁难为简易,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在脓毒症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焦亡关键通路NLRP3/Caspase-1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构建小鼠脓毒症肺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确认模型构建成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IL-1β,IL-18,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LRP
本文用三个部分对竹笛独奏曲《秋蝶恋花》的演奏技巧和创作特点与风格进行分析和梳理。第一部分是笛曲《秋蝶恋花》创作背景、乐曲概述和曲式分析,探究其曲式的创作特点;第二部分从演奏情感角度结合曲目的节奏特点展开探讨,旨在让演奏者能体会到个中情感变化与作者创作意图;第三部分梳理了乐曲的演奏特点,如指法与音调转换并将传统竹笛演奏流派代表性技巧与作品内容相结合且分析了低音笛气息控制与力度变化处理,最后结合演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