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专业化和产业分工调整的趋势交织并进,全球经济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或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从冲击中恢复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全球环境错综复杂,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2015年以来我国开始深化供给侧改革,涉及到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等诸多方面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近期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区域经济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对外部冲击,一些地区能够展现很好的适应性和吸收性,受到短期冲击的影响较小,或者能够从长期冲击带来的发展迟滞中快速恢复,而有些地区则由于缺乏足够的恢复力,深陷经济衰退的困境。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区域创新网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形式,研究区域创新网络对区域经济恢复力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创新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重点考察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在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经济恢复力和创新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现有文献对经济恢复力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区域经济恢复力指标体系,并基于我国城市合作发明专利数据构建了区域创新网络,实证检验了创新网络对区域经济恢复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网络的规模对区域经济恢复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规模越大的地区经济恢复力越强;(2)创新网络平均路径距离与区域经济恢复力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平均路径距离越短的地区经济恢复力越强;(3)创新网络的集聚系数对东部城市经济恢复力存在正向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4)创新网络的密度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不确定,密度增大有利于提升恢复力水平,但过高的密度可能会产生抑制作用。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考察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对于促进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与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水平具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