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曲阜孔氏婚姻状况与社交网络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520c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元时期是孔氏家族发展的特殊阶段。自孔端友南渡后,孔氏家族分裂为南北二宗。曲阜孔氏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家族内部因衍圣公袭爵问题频繁出现争斗。在这样的背景下,孔氏子女的婚姻与社交网络表现出时代性特征。婚姻方面,孔氏子女的婚配对象以汉人为主,亦存在与少数民族的通婚。金元易代之际,曲阜孔氏出现了多个与武人通婚的案例。与武人家族的通婚使得孔氏家族得以在战乱中维持了儒学高门的社会地位。此外,孔氏子女的婚姻与孔门出仕者的仕宦经历有一定的联系。社交网络方面,孔元措的社交范围较广,涉及曲阜、汴京、东平、燕京等地。金元之际,孔元措结交了众多的离散士人与官宦,与东平府学的儒士交游尤其深厚。元太宗九年(1237年),孔元措北行燕京,途中与佛教禅僧海云、全真教士萧元有所往来,海云、萧元二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孔氏争取特权。本文通过对曲阜碑石及孔氏家族史志的梳理,揭示了曲阜孔氏社交网络的特点。孔氏子弟的社交对象以文士和官宦为主,而这两类群体中出自山东地区的不在少数。与孔氏交往的士人在受征召或通过科举入仕后,对孔氏家族的发展起到了助力作用。此外,孔氏交往人群中不乏蒙古、色目官员。从婚姻和社交网络来看,金元时期,曲阜孔氏的社会地位有着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方面,孔氏在金元之际社会流动加剧的背景下,与新兴武人家族通婚,借助武人的力量巩固了自身儒学高门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元代士人对曲阜孔氏地位的认识存在差异与局限。士人对曲阜孔氏的“圣裔”身份持认同态度,但这种“圣裔”认同本质上是一种血缘认同,而非源自孔氏子弟的文化建树。在南北宗袭爵的问题上,士人意见并未统一,部分士人仍以南宗为大宗。元朝中后期,随着曲阜孔氏子弟出仕元廷的人数激增,蒙元统治者对曲阜孔氏的认知愈深,北宗为大宗的观点占据了主流。
其他文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蔡元培、杜威等人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建立社团、创办杂志成为了青年学生群体之间广为流行的学生活动,《奋斗》旬刊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奋斗旬刊社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内的学生朱谦之、易家钺、陈顾远、郭梦良、徐其湘等人创办的学生社团,他们在《奋斗》旬刊中向大众宣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思潮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并且鼓舞青年们振奋士气,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
学位
费孝通所处的时代,是科学与传统、学术与政治、激进与动荡交织的年代。身处这一时代,他意识到中国人之痛苦,不在身体之疾病,而在于社会所造成的贫穷,因而义无反顾选择了社会学,力求认识社会乃至改革社会。在理想与现实间,费孝通的愿景发生了落差。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并不能直接落地生根,相反它的一系列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中国实际产生了巨大的龃龉。适时孙本文、吴文藻提出“社会学中国化”,帕克提倡实地调研不同的社会生
20世纪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在众多经济史学者中,汪敬虞先生之名深深镌刻于近百年经济史研究的丰碑之上。汪敬虞作为我国著名的近现代经济学家,他既有坚实的经济学学理基础、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导向,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探索经济史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对汪敬虞的经济史研究作出全面的梳理,展现20世纪经济学人的治学风貌和史学成就。了解学人的学术启蒙对于探究其学术生涯具有重大意义,个人治史与史学环境之
本文以“人生观”关键词及其语义场域考察了五四先觉者如何在常识图景、价值伦理、精神信仰等多层次上重构青年的意义世界。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新旧年代,五四打破了时人安身立命的传统意义系统,“人生(世界)成为问题”变成了每一位读书人的存在性焦虑和民国社会的持续性病症。所以新文化运动前后绵延着对“世界观·人生观”的讲述,形成标志性聚隆的是1919年前后“新青年派的人生观”的宣扬、1923年前后思想界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儿童有声故事越来越成为各大音频平台争夺的流量高地。根据当前头部的听书平台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荔枝FM关于用户收听情况的统计结果而言,儿童有声节目在三个平台的收听量排名都位居前三位,占总收听量的比例均在10%以上。同时,根据近年来喜马拉雅FM平台发布的儿童用户群体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节目中的故事类节目播放量在各各类型节目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见,故事类儿
典型报道作为中国独有的宣传报道模式,在社会整合、榜样示范、引导舆论、指导工作、催人奋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军队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典型报道的一种,是军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引导官兵增强对当前政治体系的认同感,提升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助力改革强军和展现当代革命军人的优良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媒介融合走向深入,部队官兵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价值理念日趋多元化,军队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前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史学界的声响也尤为巨大。梁氏一声呼喊使得“新史学”运动的开展如火如荼,是时人人都以言“新”为荣。大量的专门史从传统史学统揽一切的局面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食货、法律、文学等各学科也渐入史学的藩篱,中国法律史学就是其中之一。在进入清华园之前,杨鸿烈学术研究的最大特点便是亦步亦趋地紧密追随胡适,他把胡适当作自己的偶像,此时他的学术研究也大多都是胡适“文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议题、报道态度、报道来源、报道框架、报道形式等七个方面,对民进党二次执政以来《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关于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揭示台湾三大报关于全国“两会”的报道概况,探讨台湾地区媒体建构了怎样的大陆政治形象,进而探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对台传播策略提供启示。研究发现,在报道数量方面,除2018年报道数量明显偏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