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既是工具又是世界,它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网络环境。作为新生事物,网络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一种新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比较,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更强烈。因此,在新世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研究不容忽视。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创新,有利于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环境和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提供新的思路,而且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接着介绍了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首先辩证地分析了网络与网络环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比较科学地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涵义,即人们用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装置,进行交往、互动的一种场景或经验而形成的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境。由此归纳了其特性,即虚拟性、开放性、自由交互性、导向性、信息资源丰富性和超时空性,并根据不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进行了分类;第三部分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现状,探讨了网络环境对受教育者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表现在网络环境提升了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能力,促使其终身学习的实现;负面影响表现在网络环境增加了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混乱性,导致受教育者的道德法律观念淡化、道德行为失范和对自一 我认知的不协调,引发认知冲突、情感冲突、意志冲突、社交冲突、人格冲突 等。接着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受教育者的三种影响方式:相互影响方式、强化影 响方式和潜移默化影响方式;再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具有多重 性、即时高效性和渗透性的特点。第四部分首先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优化的原则,即教育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和趋利避害原则,接着 就网络环境优化的途径从道德、技术、法律制度、舆论、文化、队伍建设六个 方面进行了探讨。1.提高网民的信息素质,构建网络道德,规范网络行为。2. 提升网络技术,构筑信息海关,堵截和控制网络有害信息。3.完善制度,强化 管理,依法治网。4.匡正网络舆论导向,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5. 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形成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社会氛围。6.建设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和“网络环保”志愿者队伍。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网 络环境的优化,要构建由道德、技术、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优化体制,以道德提 升为主导,并将道德提升与法律制度、技术控制、教育引导、舆论导向、文化 熏陶、队伍建设等协作配合,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开创思想政治教 育的良性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