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煤层气高效开发依然面临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等难题。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形成商业化开采规模后,高煤阶煤层气进入赋存条件复杂化的中深层开采阶段,低煤阶煤层气因埋深大、渗透低、吸附性弱等特点尚不具备适应不同地层条件的开发技术。在复杂应力条件下不同煤阶煤层,注CO2提高煤层气产量(CO2-ECBM)的增产机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压汞、低温氮吸/脱附实验和X-ray μCT扫描技术对5种不同变质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分支水平井井上下对接钻孔井下规模化抽采技术示范”(2016ZX05067-005-003);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基于仿生瓦斯抽采理论的地面多分支水平井井下对接抽采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层气高效开发依然面临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等难题。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形成商业化开采规模后,高煤阶煤层气进入赋存条件复杂化的中深层开采阶段,低煤阶煤层气因埋深大、渗透低、吸附性弱等特点尚不具备适应不同地层条件的开发技术。在复杂应力条件下不同煤阶煤层,注CO2提高煤层气产量(CO2-ECBM)的增产机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压汞、低温氮吸/脱附实验和X-ray μCT扫描技术对5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隙进行多尺度定量分析、空间结构重建及表征,结合数值模拟探讨煤孔隙瓦斯渗流-扩散微观机理,此外依托自主研发的实验系统进行受载原煤注CO2置驱CH4分步实验,揭示煤微观孔隙结构对CO2-ECBM的应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基于压汞和低温氮吸/脱附实验对煤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多尺度联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随煤变质程度增加,微孔和过渡孔占比升高,渗流孔开放程度和连通性降低,孔径分布由多峰形态向极化形态转变。低阶煤渗流孔发育程度更好,分形维数更高,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高阶煤芳香片层秩理性的增加使微孔大量发育,从而吸附孔拥有更高的占比、更均匀的分布规律和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因此瓦斯贮藏能力和温室气体封存能力更强。采用X-ray μCT扫描技术重构了煤微观孔隙空间结构并建立了阈值模型和等效孔隙网络模型,分析了煤微观孔隙的空间结构、形状因子、逾渗规律、连通性、分形特征和PNM拓扑结构。结果表明高阶煤孔隙形状更加复杂,中低阶煤更接近球形。孔隙形状因子与表面积呈线性关系,但对等效直径更敏感,它们之间具有指数关系。随煤变质程度增加,连通孔隙团的体积、逾渗概率和欧拉数逐渐降低,但其偏心率逐渐升高,空间形态特异性增强。此外,PNM孔隙和喉道的体积、等效半径的减小是导致渗透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煤微观连通孔隙团逆向优化结构和数值模型,开展了瓦斯微观渗流数值模拟。数据表明孔隙压力在微尺度的局部波动随梯度增大而更明显。随煤变质程度增加,高速渗流区面积减小。煤孔隙内的瓦斯单向和多向微观渗流均存在优势方向,喉道尺寸对其影响更大,在中低阶煤更稳定,在高阶煤受孔隙结构影响更显著。开展了受载原煤注CO2置驱CH4的分步实验,分析了煤微观孔隙结构对煤体CO2和CH4的渗流、吸附及CO2-ECBM应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微观孔隙结构会影响应力对渗流的扰动,其尺寸越大敏感度越高。CO2和CH4的极限吸附量随孔喉半径的增加指数降低,吸附速率放缓。CO2-ECBM产出浓度的应力敏感度随孔喉半径增加而降低,但突破时间和置驱效率的应力敏感度呈对数上升,注气压力的增加能降低其应力敏感度。CH4产量的应力敏感度随孔喉半径增加指数降低,提高注气压力能增加其应力敏感度。该论文有图88幅,表17个,参考文献224篇。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无烟煤不易自燃,而阳泉矿区的高变质无烟煤层开采过程中时常遇到煤中非均质赋存的伴生硫铁矿物,导致煤自然发火,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开采。论文以阳泉矿区4个典型工作面的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煤中内在黄铁矿、伴生硫铁矿物及其氧化产物对煤自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伴生硫铁矿物诱发无烟煤自燃的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实验研究得出,煤与伴生硫铁矿物中硫的赋存形态均以
目前,湿式治理方法存在对呼吸性粉尘捕集效率低、能耗成本高、喷头易堵塞、现场适用性差等问题,而气液两相雾化降尘是一种不易堵塞、成本低廉的强动力方式,但目前国内外此类技术及理论对呼吸性粉尘的治理缺乏针对性。尤其,涉及低气、水压力下的超音速气动雾化相关理论研究较少,细观动力学特性及捕尘机理还未明确,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对超音速汲水式气动雾化细观动力学特性及捕尘机理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新型可持续能源日益成为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能源,其中光伏发电由于无噪声、无污染排放、清洁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未来重要电力来源之一。虽然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的关键技术日渐成熟,但伴随光伏发电系统而来的电气安全和效率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其广泛发展与应用;如何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抑制和降低电压和电流冲击对设备与系统的损害、预防火灾等问题,日渐成为国内外光伏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遍应用和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包含位置信息和文本信息的空间Web对象(简称空间对象,如兴趣点、用户签到记录等)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空间-文本数据,以空间-文本数据为背景的两种高度相关的空间关键字查询和兴趣点推荐技术正成为当前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当前空间-文本数据的查询与推荐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空间关键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大,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逐渐增多,瓦斯治理成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但瓦斯抽采技术的不同决定了其抽采效果及适用条件的不同,而瓦斯抽采技术分类是提高瓦斯治理效果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回采过程中采场覆岩裂隙演化过程及瓦斯运移特性、瓦斯富集区、瓦斯抽采技术适用性、抽采技术分类、抽采组合模式及抽采效果,并分析现场实验数据
采矿废水中的不同类型污染物污染了水源和生态环境。本论文以处理矿山废水、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对采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油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先合成金属氧化物并将其负载到二维载体中测试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性能,然后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对废水中油类物质和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具体得出以下结论:分别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锡(SnO2)并将其负载到蒙脱土、
能源结构分为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各种能源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称能源消费结构。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由资源、经济、发展等情况决定的。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技术成熟,使用安全可靠,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但这种能源消费方式直接导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可以看出,优化能源结构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短期内难以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
矿业生产过程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方式之一。因此,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进行研究对于土壤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小兴安岭典型金属矿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重金属元素的垂直、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重金属的迁移机制。野外取样实验结果得出铅锌矿、钼矿、铁矿、铁多金属矿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水平分布特
干热岩(Hot Dry Rock,HDR)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至今未形成规模化开采。这是由于受岩体结构、地质特征、热采条件等因素所限,HDR的开采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不同高温冷却条件下HDR热物理特征探索、热破裂程度预测与裂隙面粗糙规律研究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工程难题。因此以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地区中央古隆起带HDR(目标靶区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温冷却条件下复合矿物岩体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