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学者分别针对IPO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以及资本市场对该种选择作出的反应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表明,代理成本越大的IPO企业,其对审计质量要求更高,更倾向于选择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会对IPO公司的这种选择行为作出反应,即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会对IPO公司股票的定价及首日发行价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监管环境等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动机有待验证。同时,我国历史上通过A股市场的7次暂停及6次重启,尤其是2009年IPO第6次重启后,股票发行市场日臻完善。新背景下资本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反应也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以我国2009年6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推出后至2011年6月在沪深股市进行IPO的500多家公司为样本,从代理成本理论、利益共同体理论角度,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因素是否会促使IPO公司降低代理成本、与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利益联盟,从而有助于IPO顺利进行。接着,以新股改革二个阶段为分界点,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信号理论出发,以IPO企业的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偏差率、网上及网下中签率作为因变量,结合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控制变量,分段检验资本市场能否有效的接收公司所选择的会计师事务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以此作出正确的判断。研究发现,代理成本理论能够解释我国IPO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但解释力不够全面。资产规模对IPO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存在正向显著影响,而股权集中度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不存在显著关系。利益共同体理论能够解释我国IPO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但部分实证结果与理论存在差距。市场反应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不存在显著关系,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第二阶段过程中的IPO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与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偏差率、网下中签率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另外,回归结果并没有发现承销商声誉、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变量对市场反应产生影响,说明投资者在对股价进行判断时,并没有考虑上述几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