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FID技术所具有的非接触性和成本低等优点使其成为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对规范RFID市场起到关键作用,对RFID空中接口协议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图形化的结构给出了RFID空口协议的框架,指出了现行的三种主流协议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方面,重点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IEC18000-4 2.45GHz空中接口通信参数,对其中的交互机制和防碰撞机制做了详细说明,对其中涉及到的所有专利做了统计,并分析了三篇核心专利,介绍了中国空口标准评估方案和要求的详细内容。在多标签接入问题方面,将二进制搜索算法中“单比特碰撞”和ALOHA算法中的时隙机制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种基于码距反演的RFID防碰撞算法。不同于尽量避免多个标签同时接入的传统防碰撞手段,新算法通过促进符合“x维码距等于x”原则的ID按位发生碰撞来对标签进行识别,阅读器根据碰撞的信息、收发双方的时隙表和“x维码距”逆向推导出各个标签的ID,至少能同时识别三个标签。针对ALOHA算法中普遍存在的空白时隙现象,设计出时隙预定方法,使标签有序地自行预订需要使用到的时隙,实时地增减原有的时隙表,从根本上抑制空时隙的产生,大大提高标签接入速度和系统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及时隙预订方法不仅能提高标签的接入速度,更能将标签的接入效率提高约一个数量级。在协议系统仿真方面,使用MATLAB/SIMULINK工具,将RFID协议MAC层用功能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说明,进一步按照评估要求对ZTE-V的提案做仿真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