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CKD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形成可供行业内推广的CKD5期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试验标准的47例CKD5期患者依就诊顺序自愿选择分为中医药组(中医治疗+西医基础治疗)和西医对照组。开始用药后,分别于满1月、2月、3月、4月、5月、6月进行6次复诊,全面复查症状体征。用药满2月、4月、6月复查相关实验室指标,做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评价指标包括:主要客观标准:Ⅰ.eGFR≤5ml/(min·1.73m2)(根据EPI公式换算,公式详见公式1-1)。Ⅱ.血钾≥6.5mmol/l;Ⅲ.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次要客观指标: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透前及透后的全因死亡率,感染事件发生率,慢性肾脏病4、5非透析期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stage4-5CKD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nondialysis,CKDQOL-ND)评分、血肌酐、营养不良-炎症状况评估(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及MIS)。安全性指标:大便常规+潜血(OB)、血常规(BRT)、二氧化碳结合力、肝功能(ALT、AST)、血清钾离子(K+)、心电图(EKG)。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中医治疗组纳入观察34例,有3例脱落,有2例到达终点。西医治疗组纳入观察13例,无1例脱落,有1例到达终点。最终两组进入结果分析共41例。2.肾功能变化,治疗6个月后,中医药组BUN、SCr显著下降,优于西医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eGFR、Hb、RBC变化:治疗6个月末中医药组eGFR、Hb、RBC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4.营养不良-炎症状况指标变化,治疗6个月末中医药组MIS总评分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医对照组MIS总评分有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6个月末中医药组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西医对照组对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6.中医药组中医症状在治疗6个月后显著改善,症状疗效与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7.两组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中医药组评分较西医对照组高,表明两组在治疗后均能提高CKD5期患者生存质量,且中医药组的效果优于西医对照组。  结论:中医药用于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BUN、SCr,升高GFR,改善CKD5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提高CKD5期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提出与利用,为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它可以真正做到线上与线下的同步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本文主要以“互联网+”智慧医
目的:本实验通过探讨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2,IL-13含量及肺、气管组织中IKKα表达的影响,研究IL-12、IL-13和IKKα/NF-κB途径调控作用、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揭示其平喘的作用机制及诊疗意义。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0克,月龄6-8周,随机数字法分成5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脾虚哮喘组,哮喘模型组,脾虚哮喘中药组,哮喘中
本文基于残差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利用AI Challenger图像中文描述挑战赛的数据集,借助前人的研究基础,对图像描述模型的网络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并加以对比试验,通过恰当的评价指标探究模型网络结构对图像语义信息处理和描述匹配生成效果的影响,为提升标注准确度、流畅度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肾病综合征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是以糖皮质激素为治疗基础,加用细胞毒药物等免疫抑制剂为补充的治疗方案。但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易复发、易对激素产生依赖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可以为中俄高校师生学术交流提供有利的平台,弥补传统中俄高校师生“面对面”学术交流方式的缺陷,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营造出中俄师生
当前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时代日益深入,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如何更加高效地将互联网与教育有效的结合是值得分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