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寺观园林公共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寺庙园林主要由佛寺、道观、纪念性宗庙祠堂构成。其中佛寺和道观除宗教的功能性外其游赏功能也更强。杭州西湖寺庙园林起源自两晋时期,一直有“东南佛国”的美誉,在选址、造景、路线设计、植物搭配方面都具有突出而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其具有适应不同阶层游客欣赏游览的丰富景观要素和空间容量,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园林形式一直承担着为人们提供公共休息娱乐场所的功能。本文通过探究以西湖为中心的寺观园林形成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从其公共空间的处理、宗教信仰与景观偏好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宗教公共空间环境比较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剖析,挖掘西湖寺观园林的独有艺术特色和人本理念,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过程与结果如下:首先,通过对西湖寺院的起源以及文化特点以及佛道两教的教义特点的剖析,从中探寻得到西湖寺庙园林呈现公共园林形式的必然性。佛道哲学宣传的“众生平等”等教义理念以及由于传教的需要对现实“天堂世界”的塑造,加上西湖环境中特有的湖山风光和人文气息使得西湖周围寺观园林呈现多元化,成为具有最为广泛受众群体的游憩活动空间。强盛的寺庙经济也使得西湖周围的园林景观得以维持。其次,文章以西湖寺观园林前导空间的形成、作用和营造为脉络,在对黄龙洞、灵隐寺、云栖竹径、虎跑寺、抱朴道院、老玉皇宫和紫云洞等典型的西湖寺观园林的分析比较之中,探究前导空间的组织形式、水体和植被设计方法。着重分析了西湖地区寺庙园林除宗教活动功能外的独特景观营造特点和可借鉴的公共园林空间营造方法。接下来文章对不同的宗教寺观中的附属园林做进一步分析。首先将西湖周围的佛道寺观园林与杭州市区的清真寺和教堂的公共游赏性质相比,结果较发现在宗教区域的开放性和园林空间塑造方面,佛道寺院园林具有更优美的公共赏玩空间。在与几乎出自同源的日本宗教园林进行比较时发现,日本园林多受净宗、禅宗园林影响,但是由于自身偏好微型安静的园林环境的特点使得其不具有广义上的公园性质,更适宜小众游览。在文章的结尾,总结了西湖寺观园林公共环境特点以及塑造方法,针对现代开放性公共景观设计提出一些可尝试的指导意见。在对寺观园林公共空间环境的探索中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如环境伦理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等跟游览主体相关的学科,希望论文能够为更加人性化和舒适的游览空间设计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舞台演出的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舞台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舞台系统的特点是控制对象多、方式灵活、安全可靠性高。多电
每种新传播技术及方式的出现,均会引起音乐的创新与变革,且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媒介会对音乐的发展产生影响。虽然音乐自身的属性会对音乐传播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社会中,音乐传播已
近年来,微光纤的发展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了大家研究的热点。在不同的结构、尺寸、材料体系下,微光纤将产生不同波段的各种新颖效应。本论文主要基于微光纤
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已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外各种思想也快速地涌入国内,在改变了我们的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980年由Capland[1]首先进行了报道。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两
关于东平“汉光禄勋刘曜碑”的著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代。自欧阳修《集古录》至洪适《隶释》,此时的刘曜碑碑额、碑阴俱在,虽文字磨灭严重,但尚可识别--百余字;第二阶
基于现场观察到的国内某特大跨度悬索桥吊索的风致振动现象,定性分析排除了尾流驰振、涡激共振及风雨激振。理论论述、数值模拟和简化风洞试验依次证明这是一种主缆抖振引起
悬架系统设计一直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车辆的整体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主动悬架一直以来都是汽车研究者比较青睐的研究领域。好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需求量逐渐增加,高速公路建设质量也受到更多的重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体道路的建设质量,路基施工技术是高速公路建设
粒计算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数据挖掘中凸显出了极大的优势,主要用于解决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复杂问题的求解。由于经典粗糙集理论受限于等价关系,很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