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参数跳变的复杂工业过程,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单回路常规控制方法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结果.如何实现这类生产过程的自适应解耦控制,引起了控制学者和工程师们广泛关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多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器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常规解耦控制器、分层递阶解耦控制器和逐维定位解耦控制器,并以亚洲最大的2.4m×2.4m引射式跨音速风洞为背景进行了仿真应用研究.针对线性离散时间非最小相位系统,设计多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器.该多模型控制器基于控制器参数模型集直接选取控制器,其控制器参数模型集可由系统参数模型集直接得到,并保证完全覆盖.该控制器采用前馈方法消除系统耦合,实现静态解耦.通过加权多项式矩阵的选择,可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由于多模型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暂态性能,因而得到令人满意的解耦效果.最后给出全局收敛性分析.为了解决多模型控制方法中模型数目巨大,计算时间长等问题,针对线性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提出了基于分层递阶结构的多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器.该控制器基于性能指标逐层搜索最优模型,动态构造固定模型集实现完全覆盖,因而减少固定模型数量,缩短计算时间.与常规多模型控制方法比较,当模型数目相同时,系统的暂态响应、解耦效果得到极大改善.最后给出全局收敛性分析.在将上述方法推广到多变量多参数系统时,提出了采用逐维定位的多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器.该方法将多维空间的并行寻优问题转化为多个一维空间的串行寻优问题,每一次固定其他参数、只针对一个参数的寻找最优模型,可大大减少系统模型集的数量.对于多变量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提出多模型神经网络自适应解耦控制器.利用多个神经网络在不同平衡点处逼近被控系统,在每个平衡点处进行Taylor展开,利用一神经网络离线逼近系统的线性部分,利用另一神经网络在线逼近系统的非线性部分,采用前馈方法消除被视为可测干扰的非线性部分,基于性能指标选取最优模型并据此设计控制器进行控制.2.4m×2.4m风洞是亚洲最大的引射式跨音速风洞,具有气源容量小、吹风时间短、对暂态响应的要求高、耦合强烈等特性,常规PID方法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采用分层递阶结构的多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器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解耦控制器的解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解耦控制器、常规自适应解耦控制器和常规多模型解耦控制器,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微操作机器人是面向微米或者更小尺度对象进行精细操作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在生物医学、基因工程、高分子材料和微机械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微操作系统中,工具和目标十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视频数据。视频数据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得其比文本、图像等数据蕴含有更多的信息。因此视频处理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此外,视频数据量
免疫分析仪主要用于临床检验过敏源、传染病毒、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生化指标,是现阶段各级医院必备的重要检验仪器之一。本文结合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升级改进,系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变电站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及采用可靠、实用、高效的通信网络和协议,可以优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随着电力网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测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现场总线的监控系统必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变电站中。 本论文以
随着互连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Internet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商品交易和服务通过Web来进行,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成为各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种类繁多的用电设备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之中,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三相逆变器是一种常见的电能变换装置,此种装置将直流电转化为三相交流电以供给负载需要。三相全桥逆变器在带不对称负载、非线性负载情况下,难以输出稳定对称的三相交流电,愈发不能适应生产生活的需求,需要一种新型的三相逆变器。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具有带不平衡负载能力的三相逆变器拓扑,着重阐述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发展现
针对农业环境自动化控制的需要,研制了“分布式智能型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体系结构为中心计算机和单片机智能控制仪的主从式结构, 系统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农
该文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流数据过滤算法.该文提出在综合结合阀值和交通流机理的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时间和空间检验的错误交通流数据剔除算法;同时提
作为石油化工行业最常用的分离技术,精馏过程尽管能实现物质的提纯,但是以消耗大量能量为代价的。长久以来,人们不断对精馏塔进行改进来提高其热力学效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本文主要针对手写体字符切分及识别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的理解字符切分与识别,为此首先介绍了这两部分的内容, 接着根据手写体中文字符的特点,讨论了手写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