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红质黏土特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n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白银制陶历史悠久,随着地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提出了发展红陶产业的举措,以此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动能。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境内红质黏土为主要原料,通过陶瓷工艺学实验和现代检测手段探索了所选红质黏土的物化性能,优化了制备红陶制品的原料配比,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所选红质黏土矿物原料均以SiO2,Al2O3,Fe2O3,K2O为主,1#、3#、4#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高岭石和伊利石,且在透射电镜下发现两种粘土矿物的典型的特征,2#矿物组成以石英、高岭石为主要矿物,所选4种红质黏土含铁相均为赤铁矿。(2)所选红质黏土矿物原料可塑性除3#原料可塑性较低外,其他所选均属高可塑性,能赋予红陶良好的成型性能。收缩率总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完全烧结之后出现反膨胀现象。抗折强度最高为2#原料在1100℃时的93.4 MPa。所选红质黏土的烧成颜色随温度的升高而加深,明度值、红度值和黄度值在过烧之前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所选红质黏土矿物原料在517℃~589℃之间都有一个粘土矿物因脱去结构水而发生相变引起的吸热峰。(4)根据XRD表征结果,当温度在1060℃时,粘土矿物已完全分解,但是出现了莫来石相。在整个烧制过程中石英和赤铁矿几乎没有发生物相转变,但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其强度逐渐减小。(5)所选3种原料配比的红陶制品在1100℃时烧结较好,制备的红陶制品主晶相均为石英相,次晶相为莫来石相,红陶制品最优原料配比1#:2#:4#为1:1:3。加入3#原料后,XRD图谱的莫来石衍射峰强度出现增强。(6)当3#红质黏土添加量为12 wt%时,在1100℃烧结温度下可制得抗折强度为89.17 MPa的红陶制品;工艺性能可以满足低温快烧的要求,可为地区建筑陶瓷行业节能降耗提供支撑。当3#红质黏土添加量为8wt%时,在1100℃的温度和性能优异的条件下吸水率可以达到6.7%。烧后颜色呈深红色,有利于开发日用陶、艺术陶和彩陶等产品。
其他文献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异常复杂,在区域尺度上详细分析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地形等的响应关系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是新疆参与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城市,但阿勒泰地区生态又极为敏感和脆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对阿勒泰地
工业上通过镍电沉积的方式获得不同规格、性能的镍板,用于后续不锈钢合金化和生产镍箔、高纯镍带,作为电池、相机、仪器仪表等精密仪器的原材料。目前这些原料主要通过对镍电沉积得到的镍板进行熔炼、塑性加工获得。当前生产的电沉积板纯度高达99.96%,部分晶粒尺寸可达到纳米级别,但仍然存在电解镍夹渣、电镀镍残渣率高、分镍、电溶不均匀等问题。因此在镍电沉积过程中对微观组织、性能的调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对镍电沉积
近年来,尘埃等离子体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研究尘埃等离子体的组成以及它的物理性质对空间探索、实验分析以及工业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新型交叉学科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基于尘埃等离子体研究的重要性,结合非线性科学的相关知识,对尘埃等离子体中的不同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这对空间探测、实验研究以及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尘埃等离子体主要由离子、电子、带电尘埃
生态学中的各物种之间存在着诸多关系,其中捕食者-食饵关系尤为重要.由于该关系推动了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的能量与生物量的流动,进而起到调节种群大小的作用.捕食者对食饵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或者两者都有.直接影响指捕食者直接捕食猎物;间接影响指在捕食者捕食的过程中,食饵对捕食者产生恐惧.同时为了更好地刻画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关系,在建模过程中还需考虑时滞和扩散等机制.因此,本文建立了两类多因
非晶合金因为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优异的耐磨及耐腐蚀性能受到科学界的青睐,并成为材料学和凝固态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由于其室温塑性变形差,导致了其机械加工性能差,也因此成为阻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相比之下,非晶涂层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继承了非晶合金优异的性能,在制造与再制造领域存在巨大的工程应用价值。Fe基非晶涂层具有低的材料成本、优异的耐磨及耐腐蚀等综合性能,成为高性能非晶涂层的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在大科学工程、交通、电力电工、新能源、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与高温超导材料所具有的诸如高临界电流密度,宽泛的温度裕度和较强的抗粒子辐照能力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是密不可分的的。特别是在如大型粒子加速器等一些需要产生高强磁场的领域,高温超导材料在通电状态下可以产生超高磁场,能够很好满足大科学装置的物理需求,因此,高温超导磁体在未来大
在自然生态学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多种复杂关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种群系统,而捕食者-食饵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作用.通常,在生物种群系统中考虑恐惧效应、群体效应、合作效应、疾病、时滞及最优收获等因素更能贴近现实情况.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建立了两类具有多种因素影响的阶段结构捕食者-食饵模型,主要讨论了系统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Hopf分支性质及最优控制问题.第二章建立了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较高的临界转变温度、较高的载流能力及较低的交流损耗,因而备受科学界及超导工程技术领域的关注,使其成为能够在液氮温区强电应用最具希望的超导材料,可望在未来超导电缆、超导发电机、超导变压器、超导限流器、STATCOM等电力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超导带材的多层结构属性以及应用中出现的局部脱粘等问题极易引起其输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退化,针对其局部脱粘引起的电学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
在科技时代,超导材料的应用将是大势所趋,超导材料由于它的抗磁性和超导电性,因而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在高温超导体生产和制备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因素,难免的会出现一些夹杂、位错等缺陷。这些夹杂会在超导体磁化过程中对超导体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这将会对高温超导体的实际应用造成影响,降低高温超导体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夹杂对高温超导体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还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本文分别研究了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超导体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例如在交通、电力行业中可以起到巨大作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超导体的各种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高温超导体属于II型超导体,在某些性能方面更容易被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它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产生零电阻情况。在超高磁场下工作,高温超导体的力学性能不能被忽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