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体思想和生产思想等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指认出马克思的“个体自身生产”思想。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以《巴黎手稿》等文本而初步提出的,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而全面展开的,以《资本论》和《人类学笔记》等文本而成熟确立的。这三个时期中,马克思的个体自身生产思想一脉相承并不断深入丰富。马克思的“个体自身生产”主要涵义是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中的每一个人,通过生育而获得生命并将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等资源转化为自身存在的能力和发展的基础并进而促进他人诞生、成长或生活的过程。其中,自身的诞生和生活是前提,而促进他人生命、生活生产是自身生产的延展。在本质上,它就是每个个体自身生命和生活的生产。个体自身生产相比于人的生活、个人发展等思想更具有始基性、容涵性和超越性。在当代,马克思的“个体自身生产”思想一方面可以回答马克思主义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难题,如人类自身生产的历史地位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个人”的态度问题等。但另一方面,它也在诸多思想家围绕“个体”和“生产”等的争论中受到新的挑战或得到新的阐释。在实践上,马克思的“个体自身生产”思想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对象、主体和路径等。可见,“个体自身生产”思想是马克思的一个深刻理论贡献,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